图为颜辉任中共丹阳县委书记时使用的藤箱。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通讯员 夷朝霞
在丹阳革命陈列馆二楼的一角,一只旧藤箱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藤箱下方的卡片上,注明了它的由来:中共丹阳县委书记颜辉办公使用的藤箱。“这只藤箱在我们开馆之时就有了,这些年来一直保存得比较好。”馆内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我们丹阳也不例外。我记得,当时委员会有个名为‘党史办公室’的下属机构,这个机构发起了一个征集活动,征集能反映红色党史的老物件。颜辉的藤箱就是在那个时候由颜辉的后人交到我们陈列馆里来的。”丹阳革命陈列馆前任馆长黄一平告诉记者,在当时那个时期,这样的藤箱十分普遍,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公文包,“我听颜辉的后人说,当时,颜辉在外活动经常把手枪和重要文件放在这只藤箱里,上面再放些生活用品作为伪装,以应对随时可能遇上的‘突击检查’。”
“在日常工作中,颜辉经常接触到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想必就曾藏在这只藤箱里。”黄一平说,据史料记载,在胡家桥农民暴动后,为了保守党的秘密,颜辉曾将100余份绝密文件交给可靠群众颜金生保存,并设法转交给组织(颜金生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批文件暗藏在猪圈底下长达20年,直至解放后才上交给党组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江苏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交流,证实了馆内确实保存着不少颜辉的机密文件材料。”
对于颜辉烈士的故事,黄一平除了从相关史料上进行了解外,还有一些来源于“颜老”。“颜老”过世多年,他的具体姓名黄一平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他是颜辉堂兄弟的后人。“‘颜老’告诉我,当年颜辉牺牲时,虽然只有25岁,但却有一个遗腹女。后来,我同他一起去看望过颜辉烈士的女儿。”黄一平告诉记者,颜辉烈士的女儿嫁人后养育了三个孩子,一家人就生活在开发区颜巷村,日子过得很是清贫。“当我们去见她的时候,她已身患重病。一个月后,她就去世了。”
据史料记载,颜辉原名颜润高,又名周佩莲,化名周道,1906年出生于丹阳前艾颜巷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丹阳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常熟县委书记。1931年8月下旬,年仅25岁的颜辉在镇江北固山下英勇就义。
1925年中共丹阳独立支部建立后,丹阳农民运动不断发展。颜辉与共产党员夏霖、黄竞西等一起参加了农运工作。1926年下半年,颜辉任丹阳县农民协会的教师,他和战友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动员农民支援北伐战争。农民协会组织日趋壮大,引起了反动当局和土豪劣绅的惊惧。敌人派兵包围农民协会搜捕共产党人,颜辉等4人被捕,农协会员40余人亦被关押。中共丹阳独立支部闻讯后组织了援救,并筹款购物前往慰问。不久,颜辉等同志获释。是年冬,经过实际斗争考验的颜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上半年,丹阳党组织连续遭受重大破坏,颜辉在危难之时出任中共丹阳县委书记。他领导和重振了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对党员教育,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严守秘密,保存力量,发动和组织群众做好暴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他亲自在颜巷村颜氏祠堂里组织农民进行军事训练,还组织了以进步教师为主体的“公益社”,以此广泛地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931年1月8日,颜辉组织领导了胡家桥农民暴动,火烧警察住房,打死警察两名,缴获部分枪支,捉拿土豪,并焚毁其房屋,使敌人大为惊恐。同月,受江苏省委调派,颜辉以省委特派员身份赴常熟,传达省委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整顿恢复中共常熟县委(颜辉任县委书记),发展党的外围组织——红色互济会,并在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筑路工人罢工。同年6月22日,颜辉在常熟组织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活动,散发、张贴宣传材料,反动当局连夜出动军警搜捕。23日凌晨,颜辉在天朝牌楼祝剑英宅被捕,不久就惨遭杀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