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闪耀的红色光芒

核心提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革命历史主题的电视剧相继被搬上荧幕,《觉醒年代》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永远闪耀的红色光芒

——观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有感

■裴扬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革命历史主题的电视剧相继被搬上荧幕,《觉醒年代》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那个年代的百态人生。剧中刻画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从相识、相知,并且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此外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艰苦历程为辅助线,艺术化再现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师和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信仰的觉醒岁月。

学党史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看书学习,然而因为很多优秀纪录片和电影电视剧的存在,追剧也可以成为学党史的一种新风尚。通常情况下艺术化的处理会让历史产生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谁又能说书中所记录的历史又一定准确和翔实呢?如果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历程,那么作品本身的效果就达到了。除了事件本身,最需要我们学习的就是先驱者和革命前辈身上的优秀品质,尽管人无完人,但是在那个混沌初开的民国年代,具备进步思想的人确实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们是社会中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就好像是鲁迅在《呐喊》序言中所写到的那样:“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也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苏醒或者觉醒就是鲁迅所提到的起来,所以这句话也让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更加清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等人就是那个年代在铁屋中最早醒来的人,而他们也抱着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并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压迫的铁屋中的国人获得了自由。

在一个被称为觉醒的年代中,让人感觉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觉醒的意识,然而只有少部分人醒来给了黑暗的年代一丝光亮,让人们感到了希望。电视剧塑造和刻画的人物,让观众从那些伟大人物身上发现优秀的品质,其实真正觉醒的是人物本身,而并非那个时代。这样的对比才更能让人清楚自己应当如何在时代中活着。辩证的思维方式也是剧中最大的亮点,比如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思想的相互辩论,让观众清楚认识到当今的白话文在推广之初是多么艰难,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其实在守护旧文化的过程中,很多文人所秉持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也确实很有道理。过去的新文化在现在会变成旧文化,被称为旧文化的那些理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又会回到我们的身边,就拿现在各地兴起的国学热潮,大家在面对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时会常常引用那些先贤们的话语,这样交替更迭的文化现象正是剧中新文化运动辩证的一个缩影。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给人所带来的震撼绝不仅仅是伟大人物如何改造国家的历程。尽管如果一个人的发展真正可以让时代更加进步固然是好事,因为毕竟我们的国家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必将从初级走向进阶,最终完成到高级的蜕变,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从那个年代人身上获得的力量如果被运用在了“小家”中,那么也将改变生活,哪怕只是一个方面。每个人觉醒的时间不同,有些人在高中时就找到了奋斗和前进的方向,更多人在大学时期,比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譬如我这样的平凡人在工作以后依然找不到毕生努力的方向,或许越早觉醒就越早能获得成功,然而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若不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若不是巴黎和约丧权辱国的耻辱,剧中的那些人物还是否会在青年时就迅速找到毕生之志,这恐怕无人能断论,大概乱世出英雄指的就是这了。是否已经觉醒,何时该觉醒,醒来后是否又会沉睡过去,这是我看完《觉醒年代》后给自己提的三个问题,所以我开始大量阅读,跑步健身,写作。我始终相信人生中读过的每一本书,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会让我更加清醒,也使自己不再睡去。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