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就诊做检查,一周后出报告,医生查看后需要开药,要求患者重新挂号——
看一次病要挂两次号合理吗?
相关部门: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管理角度来考虑,挂号就诊的做法都无法省去
本报记者 高静
“上次挂号问诊做检查,这次看结果开药,明明是一次看病过程,为什么还要再挂号?”近日,市民陶女士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反映了这一问题,她质疑这是医院在重复收费。
陶女士告诉记者,4月下旬,她前往我市一家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根据就医流程,陶女士先挂了号,再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三项检查。“其中一项检查当天就能出结果,还有一项检查隔天下午出结果,而另外一项检查则需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出结果。”陶女士说,由于等待时间较长,她便与医生确认了下次就诊的时间。
一个星期后,陶女士再次来到医院,在自助取报告的机器上拿了自己的报告单后,交给了之前就诊的医生。“因为想着这次就医实际上是上次检查的延续,所以我就没有再次挂号。”陶女士说,医生看完检查报告后称她身体的一些指标存在异常,需要服用药物治疗,要求她再次挂号。“上次就医的时候已经挂号,这次医生看检查报告开药,一次看病过程为什么还要再挂号?”陶女士很是不解。对此,医生解释必须挂号才能开药,或者也可以去药店买药。
因为担心买错药,最终陶女士选择再次挂号,由医生开药,在医院取药。但陶女士认为医院这样的做法很不合理,“病没看完,为何要挂两次号?何况检查结果要一个星期后才能出来,这并非是我能决定的。”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类似看病经历的市民不在少数。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3月初,他陪同妻子到我市一家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医生让他们10天后至医院取检查报告。但当他们按照规定时间来到医院取报告时,却被告知需要再次挂号就诊。而重新挂号后,医生又要求他的妻子进行血液检查,两天后取报告。两天过后,他们被要求第三次挂号就诊。“医生给我的妻子开了暖宫丸等药品,并表示一次只能配一盒,吃完后需要再次挂号配药。”对于这样的遭遇,刘先生十分不满,质疑医院乱收费。
为何会出现看一次病需要多次挂号的情况?对此,记者电话咨询了刘先生妻子就诊的医院。该医院工作人员解释,如果相关检查当天不能出结果,那么患者可以等检查报告出来后再找到负责诊断的医生,由该医生给出诊断意见,这种情况是无须再次挂号的;但如果医生查看报告后需要给患者开单,比如做其他检查或者开药,那么患者就需要再次挂号。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挂号系统设定,第二天挂号患者的信息会覆盖前一天挂号患者的信息,当系统中没有患者信息时,医生便无法进行开药等步骤,所以只能让患者再次挂号。
至于一次挂号只能开一盒药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解释,医生开具处方药是有限制的,并不能根据患者的要求随意开药,这既不符合相关规定,也是对患者不负责任的行为,毕竟患者的身体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每次就医可能都需要调整药品的种类与剂量。
对于看一次病要多次挂号是否属于重复收费,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并不违规,“按照规定,普通门诊挂号费用为10元/次,患者再次就医就需要再次挂号。”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各大医院都普遍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医生从开单检查到查看检查报告、给出治疗意见,确实付出了二次甚至多次劳动,患者就医理应按次挂号;另一方面,挂号便于医院统一管理,如果大量患者隔了数日再找医生就诊却不挂号,容易造成医院就医秩序混乱的局面。此外,如果不挂号就可以再问诊,那一位患者便可以拿着一份检查报告找多位医生看诊,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既损害了其他患者的利益,也给医院带来了损失。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管理角度来考虑,这种挂号就诊的做法都无法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