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传播,这些知识要知道

核心提示: 4月23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

本报讯(记者 高静)4月23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据悉,疟疾目前高发于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则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那么,究竟什么是疟疾呢?该如何预防?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医师吴红梅,了解了疟疾的相关知识。

吴红梅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疟疾列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可见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吴红梅表示,疟疾的典型临床症状就是周期性的发冷、发热以及出汗,“症状较轻者一般每天、隔天或者隔两天发作一次,如果多次发作,则可能导致患者脾肿大和贫血。”

不过,吴红梅同时也表示,受患者感染疟原虫的种、株差异以及感染程度的高低、个体免疫状态的强弱等因素影响,疟疾的临床表现会轻重不一,可能有些人只是略感头痛、不适,但有些人则会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甚至死亡。“疟疾患者一定要及早到医疗机构就诊,保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吴红梅说。

吴红梅告诉记者,从临床经验来看,过去江苏地区的疟疾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7~9月属于疟疾高发期,因为这个时期的蚊子比较多,疟疾传播概率更高。”但如今,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后,其季节性逐渐减弱,“目前江苏地区的疟疾多为输入性疟疾,因而在春节前大量外出劳务人员返乡时期,疟疾病例易出现明显增多的情况。”

那疟疾应该如何预防呢?吴红梅解释,由于疟疾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所以市民平时一定要注意防蚊,“尤其是夏季,市民可以使用蚊帐,合理喷洒灭蚊剂,消除积水,根除蚊子滋生场所,户外工作者可穿长袖长裤,使用好防蚊剂及防蚊设备。”对于需要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较为严重地区的人员,吴红梅强调,这类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同时做好防蚊措施,“如果出现发热、发冷等相关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主动将自己的疟疾疫区旅居史告知医生。”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