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做公益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

核心提示: 日前,丹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丹阳市道德模范及“丹阳好人”名单

曹霞(左)在老人家中关切询问其身体状况。

编前:日前,丹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丹阳市道德模范及“丹阳好人”名单,来自高新区的曹霞、朱瑞乾榜上有名。本期《新区新事》关注了这两位“丹阳好人”,记录他们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暖心故事。

本报记者 云莹 尹媛 通讯员 云宣

一双弯弯的笑眼、一口不吝外露的白牙、一副有力而不失温柔的嗓音,熟悉曹霞的人最常见到的便是她这颇具“标志性”的模样。而与记者对坐细聊时,曹霞的脸上始终盈满笑意,柔和、爽朗、真挚,聊起“真爱”的公益事业,眉眼间皆是藏不住的光亮……

“无心插柳”迈进公益之门

“最早接触公益的时间缘由?”自问之后,曹霞短暂沉默回忆,再出声时直白而简洁。“具体时间还真说不清了,但第一次参与的活动应该是在人民广场为小巢俊捐款。”开朗乐观的曹霞早年工作时多是家、单位两点一线,后来因故重新择业后,空余自由时间相对多了起来,而她更多了与志同者接触相处的机会,为小巢俊捐款正是在朋友鼓动之下一同前往的。

看似偶然不经意的起始,于曹霞而言更像是“结缘公益”的必然。

2012年,曹霞加入了当时的“爱在飘扬QQ群”,也就是后来正式成立的爱在飘扬公益活动中心义工组织。成为一名持证义工后,曹霞原本帮助人、捐善款等“小打小闹”的“单人作战”结束了,开始与同队团友有组织、有规律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帮扶活动。从助老帮困,到爱心助学,曹霞接触的需要帮助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她能做会做的帮扶之事也越来越多。从闲暇时抽空参加活动,渐渐到挤出更多时间不落活动,曹霞在明晰自己真正迈进公益之门后,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充实而颇有获得感的公益事业。

“有心培花”做实“爱心”之事

2017年,在与身边密友商量琢磨后,曹霞牵头成立了丹阳市爱心义工社,开始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群体。“原先我在爱在飘扬就主要负责失独老人援助组相关项目,与许多孤寡老人接触深、了解多,所以也会格外关注并想要帮他们。爱心义工社成立后,许多一直信任我、依赖我的老人,都成为了我们义工队帮扶的对象。”

在华南新村失独老人周树深、李竹英夫妇看来,几年相处,曹霞就像他们的亲女儿一样。周树深告诉记者,自第一次上门慰问后,爱心义工社志愿者便坚持每个月上门,而曹霞更是留下了电话号码,嘱咐他有需要随时打电话。原本,周树深夫妻俩并不太乐意麻烦别人,然而2017年4月的一天晚上,周树深突然腹痛难忍,慌乱无助中,老两口想到了曹霞。接到老人电话后,曹霞当即联系了其他志愿者一起赶往周树深家中,并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后来,曹霞在医院照顾了老人整整一周时间。周树深说,从那之后,他们夫妇俩跟曹霞便如家人一样少了客套客气,曹霞定期上门帮着老两口配药打扫、嘘寒问暖,他们也时常给曹霞打电话聊聊家常、表达关心。

“不论是我个人还是团队,可能无力做到保障好老人们的所有日常所需,但是我们可以把所有能做的小事做实做好。”曹霞把自己的号码留给了所有帮扶的老人,她叫得出不同社区各个重点帮扶对象的名字,她了解老人们各不相同的情况,她知道老人们有何疾病、日常需配何药……她确实用无尽的耐心和周到的帮扶暖了诸多老人的心窝。

“倾力无悔”乐做“上瘾”之事

谈及数年坚持公益,曹霞自我调侃道:“就像年轻人对喜欢之事‘入坑’一样,我做这些事也像‘上瘾’一般。”

从2017年爱心义工社成立至今,曹霞“登记在册”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超过10000小时,而实际数字并不止。“去年爱心义工社服务次数138次,服务人数1330人次,服务时间3984小时,服务困难群众2016人次。我们既有固定每周开展的常态化上门服务,也有逢年过节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更有与社区、部门其他组织协同开展的非固定性活动等等。虽然目前义工社许多固定活动都常态化开展了,我们的义工也都有分组对接,但我总觉得自己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没有特殊情况总是要参加的。”曹霞说,“每周两次”是自己参与义工社活动的最低频次。“我父母身体尚好,无需费心照料,公婆都不在了,女儿也大了,我退休在家如果不找点事做岂不是无趣得很。做公益很好,既不浪费时间,而且收获很大。”说起老人们的亲昵信赖以及每每塞上一个苹果、一盒牛奶的真心相待,曹霞一脸幸福满足。

近年来,除了一直专注的助老,爱心义工社也开展了青少年暑期公益班、老年暑期公益班以及助残活动等等,而义工社的力量也在不断加大。“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到现在三百多人,我们义工的力量不断壮大,帮扶能力也随之提升。”曹霞说,在丈夫、女儿以及诸多朋友伙伴的支持下,公益这条路上,她没想过停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