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成网红,走稳走远还需传承与创新

核心提示: 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网红店”往往指的是一些新店,但我市的一些传统老店也成了“网红”,频频出现在微博、抖音短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掀起一波寻觅“老味道”的消费热潮。

本报记者 马骏

近年来,“网红”一词颇受关注,去“网红店”消费“打卡”已超越了饮食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时尚体验。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网红店”往往指的是一些新店,但我市的一些传统老店也成了“网红”,频频出现在微博、抖音短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引发关注的同时,也掀起一波寻觅“老味道”的消费热潮。

市民严女士老家在开发区大泊集镇上,不久前,她在某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那篇文章介绍的竟然是大泊集镇上一家名为‘秋梅’的夜排档。”严女士说,她的整个童年时期都是在大泊集镇上度过的,经常和家人一起去那家店吃,后来随家人搬到了城区,就很少再去光顾了。“真的没想到,当年的‘老味道’现在竟然成了‘网红’,感触颇多。”严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夜排档环境不算好,单纯是因为菜品好吃,多年来在大泊集镇上一直很受欢迎。不过,出了大泊集镇,知道这家店的人就不多了,“最近,这家店通过网络一下子提升了知名度。我听说一些人晚上特意开车去那里,就为了一碗炒饭。有朋友甚至在微信朋友圈感慨‘一位难求’。”

记者了解到,像秋梅夜排档这样,访仙烧饼、陵口肴肉面、南门大街猪脚面等诸多我市的传统老字号,纷纷有了“网红”IP,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有些老店,咱们丹阳人很熟悉,但现在城市里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对丹阳的地方美食其实不太了解。而有些老店,除了周边居民外,就连很多丹阳本地人也并不了解。现在,老字号成了‘网红’,推向更广的消费群体,不管是对咱们城市的传统饮食文化,还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市民周先生说,“咱们这座城市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美食的。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有很大改变,为了一份美食,即便路途遥远也无妨,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去寻觅一份传统‘老味道’,这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乐事。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下,老字号的‘重生’便容易多了。”周先生表示,在经历了一场疫情后,人们对于饮食健康尤为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老店由于其历史久远,销量与口碑俱佳,比一些“网红店”更为吸引消费者。

据了解,特色独家定制产品正日渐成为消费新宠,而各具特色的老字号因其传统味道在这一趋势中占了一定优势。不过,老店换“新装”,如果有了人气却失去了老店的“本心”,那就事与愿违了。有市民担心,一些传统老店原本生意就不错,如今经过网络宣传,生意会更好,那会不会出现重“量”而不重“质”的现象。一旦如此,对老店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关键还得看老店的那份坚守和执着,面对更大的流量,要禁得住利益诱惑,仍然能用心去做,否则便是舍本逐末,最终和那些靠着营销噱头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落得同样的结局。”一位市民如是说。

业内人士表示,老字号要吸引消费者关注,远比一个新品牌容易得多。一边讲故事,一边卖时尚,将人们对老产品“品质”的认可转移到主流新品上,老字号就成功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传承与创新始终是老字号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在实践层面,老字号企业应尝试努力研发新产品、更新经营理念、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老字号更“火”。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