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了老王不要再损了小王

核心提示: 3月16日,新华社发了一条短评:“处级”领导专用锅,别让“小王”背。

周竹生

3月16日,新华社发了一条短评:“处级”领导专用锅,别让“小王”背。来由是这样的,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或者这一天的前后植树造林活动,各级领导参加,以示带头重视,这是好事。但是就有不会办事,把好事办得不怎么样,还惹出一堆麻烦事的。

植树节当天,南宁市西乡塘区在植树活动现场出现了一个“处级领导植树区域”的牌子,牌子旁处级干部戴着白手套,挥舞着铁锹植树。边上拍摄者摆开架势为植树的处级干部“咔嚓咔嚓”留影留痕。

谁料,“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在人人都有照相机的手机时代,不知是谁眼疾手快,拍摄了一张照片,抓拍了红底黄字的处级领导植树大牌子、穿黑衣蹲马步的拍照人、脱外衣套白手套挥铁锹的处级领导,构成了这张轰动全国的辣眼照片的三要素。又不知哪个好事者居然将此照上传到网络,引发网友群围观,穷吐槽。

网议纷纷,舆情汹汹,南宁市西乡塘区自然资源局回应,这是工作人员小王对植树方案理解不深不透,把城区四套班子四个种植区域的牌子统一制作成“处级领导植树区域”,造成了工作上的失误和一些负面影响。意思就是这事是小王自作主张干的。

这个答复一出来,引发的二次舆情汹涌澎湃,就连新华社记者也看不下去,发表短评严正指出:一项由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党政干部集体参加的大型活动,出现问题后,竟然把板子打在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身上。

让小王“背锅”,不要说网民不答应,新华社记者不答应,隔壁老王估计也会有意见。因为网络的发酵,隔壁老王已经蒙受不白之冤多年,苦逼久已。

因为七年之前网易《新飞飞》打造,由人衣大人演唱的奇葩神曲《隔壁王叔叔》,让老王背上了一口黑锅。老王虽然查无此人,但在网络时代,隔壁老王人所共知,人皆嘲笑,老王跟老司机一样,被贴标签,约定俗成,心领神会,成为笑话的主角,成为调侃的对象,成为郁闷的老王,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老王百口莫辩,只能忍声吞气,破帽遮颜过闹市。想不到的是,今天居然又有人在打老王的儿子小王的主意,要发展小王做“背锅侠”,要拉长“替罪羊”产业链,要王家世世代代做“背锅侠”,这不是好主意,是馊主意。

这个年代产业转型升级被大力提倡,可谓耳熟能详。但是“替罪羊”的升级换代被千夫所指,可谓民怨沸腾。

一段时间里,一些有头有脸的部门,有权有势的单位,在一些社会关注的突发事件中,在被社会舆论穷追猛打不得不有所招架的时候,有一种身份的人就不得不出来顶责诿过,这类人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单位“临时工”。

比如市场监管中动手动脚动嘴动粗暴力执法,有图有像有录音有网曝,闯祸的是“临时工”;比如强制拆迁中推推搡搡冲锋陷阵做推土机压路机造成人身伤害的肇事者,是“临时工”;比如上班时间打牌的,是“临时工”。“临时工”不是单位的正式工,单位的编外人员。既然是编外人员,与单位没有什么关系,有关系也可以迅速撇清,大不了清退或者开除。

套路就是这个套路,按此出牌,办法就是这个办法,屡试不爽。“临时工”往往成为最后的责任人,成为单位真正要担责的人逃避舆论谴责和上级追责的断臂求生的壁虎的尾巴。“临时工”实在是“背锅”与“扛雷”的利器,以至于凡是单位和部门出了点事,凡有曝光,网民十有八九都能猜到,准是“临时工”干的,“临时工”又要倒霉了,十猜九准。

通常是没背景、做事又老实的“临时工”来背锅,“临时工”英勇舍身救场,成了网民嘲笑的一个冷笑话。用多了就不好意思,笑多了就实在难为情,故伎重演手段太拙劣。所以南宁市西乡塘区处级领导植树舆情事件引发全国关注时,“临时工”不好找,“临时工”也不能找,再用“临时工”一定会有用工不当的大错,万般无奈之下,老王儿子小王被抛了出来。

正当小王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网民声援,新华社记者发声。出了问题往下推,追究责任小王“背”,这种做法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各级党政部门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不要让“小王”们成为“背锅侠”。

“临时工”时代已过,只得派正式工救场,不但小王,所有小字辈都有背“黑锅”的风险。这个时候就有必要提醒一下:

开了“临时工”甭打正式工的主意,损了老王不要再损了小王!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