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庄“七峰山房”

核心提示: 500多年前,处于宁镇山脉东端的丹阳东北有一处世外桃源,她就是闻名于江南的严庄“七峰山房”。虽是私家园林,但被称作“明代丹阳的圆明园”。

王铁牛

500多年前,处于宁镇山脉东端的丹阳东北有一处世外桃源,她就是闻名于江南的严庄“七峰山房”。虽是私家园林,但被称作“明代丹阳的圆明园”。

古时,宁镇山脉东端的丹阳东北区域,峰峦叠嶂,除了有丹阳的经山(主峰海拔166.1米)、周山(主峰海拔151.3米)、嘉山(主峰海拔140多米)外,还有海拔100米以下的大大小小山头38座,更有紧邻嘉山东侧的七峰山。

七峰山,是严庄南侧古有的弘治、万历、大山(又名马鞋山或马鞍山)、磨盘(又名长山)、西山、陈家山、朝东山这7座山,壁立在长江南,排列似天上的七斗星,故被称为“七峰山”。

七峰山房的建筑造型别致,有楼、堂、馆、阁、斋、亭、台、轩、室、园、坊等100余处(座)。七峰山房存世60多年,历史典籍上少有记载。从明代《隆庆丹阳县志》和清代《乾隆丹阳县志》《光绪丹阳县志》上,都只在“山川”类简单列示。直到《光绪丹阳县志补遗》,才在“古迹”卷中有所记载:七峰山房,在县东北严山,一名孙山下。明中书孙育别业。正德戊寅,杨一清来赋诗镌壁。庚辰,复与唐寅、祝允明等修禊题名,纪以图咏。

七峰山房规模多大?  

在丹阳严庄敦伦堂《孙氏宗谱》上,对七峰山房作了详尽的记录和描述。

据《孙氏宗谱》的“严庄祖基记”记载:其居则大江横前,群峰拥后。长松古桧,上摩穹苍,石障高垣,遥围众岭。峰之下敞而为堂、重而为楼。因制造精雅,花木畅茂,四时之景不穷。而四方商贾聚以成市,水陆具陈。骚人墨士络绎往来,座无虚日。主不厌客,客不厌主。七峰山房内建筑有:楼(15座)、堂(16座)、馆(8座)、阁(5座)、斋(13座)、轩(7座)、亭(8座)、台(4座)、室(4处)、门(5处)、园(5处)、坊之楹(6处)、山房(11处)。所有亭台楼阁,园园相套、景景相连。或按美景、或按良辰、或按嘉木、或按志趣、或按功能,皆取美名、意涵深刻、回味无穷。

七峰山的东麓是孟城,而孟城是古时的长江入口,四方商贾聚以成市,当时水陆交通相当发达。

何人建造七峰山房?

据丹阳严庄敦伦堂《孙氏宗谱》记载,这些规模壮观的七峰山房,是由家住曲阿(丹阳古地名)司徒的孙钟后裔——孙统父子建造。孙钟,东汉末年从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市)移居曲阿。

丹阳及周边多部《孙氏家谱》记载,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孙钟、孙坚父子为避灾,外出谋生。孙坚被钱塘县录用校尉,孙钟只身到曲阿以种瓜为业。孙钟葬司徒白鹤山下,孙坚葬司徒“高陵”。孙坚长子孙策中仇家暗箭身亡葬司徒“墩下墩”,次子孙权称帝有“三国东吴”。丹阳东北方的孙氏族人,基本上是三国东吴孙权的后裔。

三国归晋后,孙氏子孙从祖地曲阿司徒白鹤山向北方迁移。宋代,有一支从中原迁居丹徒丁岗,再迁到长江边的包港(现丹北镇新桥与界牌交界处)。元末时,丹阳包港孙衍之十世孙毅,因江潮之变,迁居嘉山之东的永济乡严庄居住。后子孙繁衍生息,人才辈出。古有“山南十八村,山北遍地孙”之说。其子孙分春、夏、秋、冬4支。春夏2支分别居住在访仙桥、大庄、集翔、虞河、管庄、河南孙家、河北孙家等地。

弘治年间(1488~1505),严庄孙氏后裔孙统家族飞黄腾达,富甲江南。孙统家族为什么会突然富起来的?史书和家谱都未记载,有待考证。

孙统,字公正,号南山。生于明正统辛酉年(1441),是严庄孙氏的第五代传人。孙统原配常州恽氏,生孙方;继配赵氏生孙育。孙统享年80岁。

据《孙氏宗谱》记载,孙统生活简朴,致仕后穿的是麻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同时体恤穷人。明代弘治年间,孙统置地数百亩,在群山怀抱之中营建庄园,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孙方(1468~1517),字思行。自小聪明,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辛未年(1511)同科第三甲第七十九名赐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负责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后奉诏命巡视湖北。孙方为官多年,敬业认真、夙夜勤瘁,以致积劳成疾,于正德丁丑年二月不治而卒。孙方葬在嘉山北的御史墓地,现有石翁、石兽、牌坊,是丹阳现存唯一在原址保存比较完整的具备全套神道石仪的明代古墓。从孙方墓神道石刻看,显然远远超出了监察御史所能享用的墓地规制,这是非常标准的三品官墓采用规制。孙方为监察御史,品级仅为正七品,按规制是无资格在墓前设立石像生、不准设置神道石刻。故,孙方官阶之谜存疑待解。

孙育(1487~1530),字思和,号七峰。因孙统在朝中任职的关系,他将年幼的孙育带到京城居住。孙育因缘得到杨一清和靳贵两位内阁大臣的喜爱,并得到他们的指教。孙育虽才华出众,满腹文章,但在考场上却“数年不利场屋”。由于皇帝的一次“以笔礼取士”,孙育终于取得了文华殿中书舍人的官职。当他“禄及三年”将被擢升时,竟出人意料“寒疾数日”,暴卒于京城。

在建造七峰山房的工程中,孙育倾注了很多心血。孙育无子,孙方的第二子孙柏、三子孙桢过继给孙育。孙桢娶了内阁首辅杨一清的女儿为妻。

哪些名人到过七峰山房?

七峰山房建成后,由于当时的长江濒临七峰山,使山、水、园林浑然一体。在当朝内阁首辅杨一清的推荐下,许多文人墨客造访七峰山房。

据丹阳严庄敦伦堂《孙氏宗谱》记载,现摘录以下名人: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云南安宁人;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吴县(今苏州)人。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靳贵(1464~1520),字充遂,号戒庵,丹徒人;顾鼎臣(1473~1540),字九如,号末斋,昆山人。有过目不忘之颖,14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2岁状元及第,初考即中,实为罕见,民间认为他是文曲星下凡;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竹居主人,世人亦称“白石先生”“沈孝廉”等等。特别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与“吴中四才子”之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等名人贤达均流连于此,并留下了传世佳话与奇闻轶事。

七峰山房的文物遗迹

七峰山房内花木飘香、竹木丛茂、陈设精雅,宛如人间仙境。名人贤达在孙氏园林雅集赋咏,还在沿着长江边的石壁上镌刻,其中就有内阁首辅杨一清在摩崖石上的题字,更有“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等的赋诗作画。

在《孙氏宗谱》上的《南山诗草》,收录114首名彦赋咏,有些是尚未公开的不朽诗篇,其中有唐寅诗7首、杨一清诗16首。

当翻开《南山诗草》,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到了七峰山房的近百处精致景观。据杨静庵编《唐寅年谱》记载: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唐寅49岁。春,与昆山郑若庸等至丹阳,与孙育同修褉。三月,临《兰亭序》。四月中旬,于丹阳孙氏七峰精舍画《丹阳景图》,并题七绝八首。

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一股倭寇从武进孟河镇的入江口进来后,窜至丹阳北乡。由于七峰山房地处沿江,无力给予保护。倭寇强盗在大肆抢劫掠夺后,将七峰山房付之一炬。1998年12月中旬,坐落七峰山西南侧的丹阳市水泥厂取土工地,发现古墓葬,经文物管理部门考证,为明代孙氏家族墓群。在墓群中出土了几方墓志铭,还有随葬品。

七峰山房仅留下几件遗物。一是唐寅《七峰山房》诗词墨迹,现保存在苏州博物馆。二是据访仙镇符志成老师介绍,居住在巴黎的法籍华人曹先生收藏有一幅明代唐寅所画与七峰山房有关联的绢画。画面约2米长、1米宽,内容是一贵妇和十名仕女在春光明媚、梨花似雪的花园里与蝴蝶嬉戏的情景。落款“吴郡唐寅正德庚辰年九月”,印章为“南京解元”,网络上可看到此画。

七峰山的前世今生

20世纪50年代,在七峰山区域开办了一家小型人工采石场。20世纪80年代因经济发展需大量的石料,90年代改为机械化开采,山上的摩崖石刻残迹也被毁,只留下伤痕累累的破碎山体。

为传承地方民间文化,访仙镇贤达人士、企业家沈中泉专门成立了“丹阳市七峰山文化有限公司”,并以超力生态园为抓手,在园内构建微缩七峰山景,山涧流水,常年不息;怪石嶙峋,古树遒劲。还建了鸣泉阁、浴鹭亭等亭台楼阁,湖水孔桥,垂柳轻飘;茂林修竹,曲径通幽,超力生态园现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

2008年,丹阳市委市政府统一关闭采石场,原采石宕口低洼处,逐渐形成了天然湖。2017年开始,访仙镇独山村筹资几百万元,开发建造七峰山(湖),形成了“奇”——湖边奇石林立、“清”——水体清澈见底、“厚”——历史文化厚重的500余亩景观区。如今,七峰湖景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

 

相关阅读: 峰山 严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