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结构多点共“开花”

核心提示: 在当前种粮效益缩水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始搞创意经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特色化发展路子。延陵镇留岸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图为史杨平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火龙果。 记者 姚磊 摄


积极调结构 多点共“开花”

——看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如何走好特色农业之路

本报记者 姚磊

在当前种粮效益缩水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始搞创意经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特色化发展路子。延陵镇留岸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史杨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5日上午,记者见到史杨平的时候,他正在一间大棚中忙着给顾客称草莓。“他家的草莓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有味道。我今天有空,就带着孩子过来现场采摘,边摘边吃,孩子非常开心。”一位前来采摘草莓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史杨平的老主顾了,由于杨平家庭农场的草莓从不打激素,口感也不错,因此每次采摘完她都会带一些回去。说着,她还向记者展示了手中的“战利品”——两篮子个大鲜红的草莓。

史杨平种的草莓虽然好吃,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他种植草莓才两年多时间,最早的时候仅仅种了3个大棚,现如今已然发展到7个大棚了。史杨平说,当时种草莓纯粹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我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粮食,如今家里仍有1600亩农田,可种粮效益每一年都在降低。我就想着能不能搞一些瓜果之类的,在别的地方弥补一下收益。”

史杨平回忆,2018年上半年,他一共搭建了21个设施大棚,总面积将近25亩,全部用来尝试种植瓜果菜蔬。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施用最基本的有机肥,长出来的西红柿个个颜色鲜红,卖相和口感都不错。后来他又种了一些西瓜,并尝试立架栽培技术——将西瓜吊起来,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能让西瓜享受到充足的光照,使其增加甜分和产量,因此获得了第三届镇江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初创组优胜奖。

不过,为了种好这些瓜果,史杨平着实费了一番苦功夫。“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不远万里地东奔西走找专家、找农户,就是为了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史杨平说,由于他年轻,且在当地村委会分管农业,有良好的农业知识基础,学习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然而那份苦确实鲜有年轻人能够吃得了。不说平时的管理,单说气候环境之难,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夏天大棚里的温度非常高,在里面干活好比洗桑拿,每天就这样泡在里面,着实得有一番毅力;而大冬天遇到寒潮,大棚里得使用竹炭增温,又充满着危险因素。然而这些他都坚持了过来,并且一干就是3年。

如今,除了草莓,史杨平还种了15亩地的西瓜、5亩地的“阳光玫瑰”葡萄、3亩地的火龙果。西瓜的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亩效益可达上万元;“阳光玫瑰”葡萄的批发价在去年突破了20元/斤,城区不少水果店向他抛去了“橄榄枝”;火龙果去年7月份是第一次挂果,当时史杨平没有将其销往水果店,而是完全采取了“游玩+采摘”的模式,将每斤火龙果卖出了10元的价格,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多点共“开花”,成绩喜人。

“现在瓜果的种类已经很多了,再加上平时还要帮衬着父亲,我没有打算继续尝试新品种。”史杨平说,知足才能常乐,能够把手头这么多瓜果蔬菜品种种好,他已经非常满足,“我还是要走一步算一步,将现有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把效益实实在在种出来,才是至关紧要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