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消费淡季价格逐步下跌

核心提示: 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上涨,许多市民表示吃不起,但近日,记者走访农贸市场发现,猪肉价格较之前有所下降,从之前每斤“3”字头降到了“2”字头。

本报讯(记者 高静)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上涨,许多市民表示吃不起,但近日,记者走访农贸市场发现,猪肉价格较之前有所下降,从之前每斤“3”字头降到了“2”字头。

昨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开发区新欣市场。在肉类摊位前,新鲜的猪五花、排骨、里脊肉等被分门别类整齐摆放。“过年那段时间猪肉的价格在29~30元/斤,现在23~24元/斤;肋排之前卖到35元/斤,如今卖30元/斤。”猪肉摊主路女士告诉记者,自正月初十起,猪肉价格便开始逐步下降,最近几天价格比较平稳,“无法确定后期是否会有较大的波动。”

提到为何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下跌,路女士解释,一般而言,春节后是猪肉消费的淡季,“春节前,大部分市民都会准备年货,囤积各种肉类,包括咸肉、香肠等,所以年前猪肉销售较为火爆。年后由于居民家中还有大量肉类剩余,所以对肉类的需求便少了很多,买的人自然就少了。”她表示,春节期间,肉摊每天可以售出两三百斤猪肉,最近这段时间每天只能卖出一百多斤。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路女士预测,这一波销售淡季会一直持续到清明节前后。

采访中,一位市民正在挑选新鲜的猪肉,“这段时间猪肉的价格确实比过年时便宜了不少。”另一位正在选购猪肉的市民黄女士则表示,最近虽然猪肉价格降了一些,但还是感觉有点贵,要是价格再亲民一点就好了。

据悉,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1年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9%。有业内人士分析,消费淡季的到来只是影响猪肉价格下行的原因之一,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仍是这轮生猪价格下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