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杨潮父子与吕氏父子的书画渊源

核心提示: 近年来,羊群、杨潮父子书画作品名扬海内外的故事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近日,《杨潮散文集》的出版发行,再次将羊群、杨潮父子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成为当代书画爱好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王成川

近年来,羊群、杨潮父子书画作品名扬海内外的故事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近日,《杨潮散文集》的出版发行,再次将羊群、杨潮父子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成为当代书画爱好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杨潮散文集》作者杨潮,1952年生,丹阳人。杨潮自幼秉承家学,师从著名画家吕去疾、赵良翰、顾莲村、荆位辰、张祖源等。正则画院成立后,经常受到名誉院长著名画家亚明的教诲,指画曾得著名画家钱松喦的指点。

杨勤,笔名羊群,丹阳人,他博采众家绘画、书法、篆刻之长,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实地写生,艺术源于生活是他的信条。笔墨格调高雅、色彩清丽、苍润空灵的焦墨淡彩山水画独特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在中国画报出版社发行的《羊群画集》中,亚明先生赞其自成一家的作品“气韵山河”。他的指画曾获中国当代指墨画展一等奖。其焦墨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览”,众多著名评论家评其画在能、妙、神、逸中为“逸格”之大家风采的最高品位。

早在1994年6月江苏美术馆就举办了“羊群杨潮父子画展”,许多书画名家纷纷到场祝贺,赵绪成、朱葵、马鸿增、吴俊发等更是撰文对他们的艺术成就给予肯定。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羊群画集》,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专栏整版介绍《羊群其人其画》,中国书画院也发表了评论。羊群也被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和江苏省山水画研究院聘为顾问、中国书画院研究院名誉院长。

提起杨潮,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大井头小学就常见他当老师的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上学,他家住学校一墙之隔的束家大院,我住校门口丝弄巷北头的卜家大院内。说到画画,他们父子好像跟吕家都有缘,父亲杨勤跟着著名国画大师吕凤子学艺,他师从吕凤子长子著名画家吕去疾,真可谓是:子承父业书画兴,名门世家风流尽,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前面行。

想当年,为了方便杨潮师从吕去疾校长学画,家里特意将住房换到临近吕凤子故居的地方。也许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影响,杨潮对画画特有悟性,老师稍有点拨就能领会其意,并融入“以心写物、画中有我”的创作意识中,创作的题材是他追求渊博知识和深入生活融为心灵意境的最佳作品。

中国花鸟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杨潮则注重吸纳数千年文化的精粹和师法历代才子们的智慧和情操,融会贯通,创新思维,娴熟地掌握情绪的生命线并加以升华,使画作渗透了自己的情和力,以至神品、逸品迭出。其作品屡次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奖,并先后在美国、英国、日本和京津宁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4月,他受日中友好协会之邀出访日本,“每日新闻”专门刊载了杨潮访日书画交流的照片。2005年他荣获地方政府艺术成就奖。作品多次在京、沪、宁、郑等地多个艺术品拍卖行上拍,并入编“江苏名家书画选《中国花鸟画集》《中国手指画百家作品集》等近百部专集,著有《杨潮美术文集》《杨潮百鹅画集》《杨潮花鸟画集》《杨潮画鹰集》《杨潮莲花画集》《写意画鹅技法》等。

知青十年的杨潮与鹅结下了一生的情缘。他画的鹅不再是表现鹅的生长规律和特性,而是移情于物,画鹅实为画人之情境。风花雪月,擎雨落日都是画鹅配景的好题材。在第三届南北方中国画大展上,他的参展作品《想容》,寓借“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意,画中白鹅游入花丛中,显示鹅也想头上戴一朵花的意境。著名文艺评论家丁芒先生赞誉评价:“欲得杨潮一幅鹅,须书十部黄庭经。”

鹰,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鸟,历来是人们崇拜和讴歌的对象。杨潮年轻时画鹰就名声在外,其作品获“全国峨眉山书画大赛”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初他参加了“祖国环境美”的国画,与吴作人、李可染等大师的书画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杨潮当时只有三十来岁。江苏美术馆原馆长朱葵说:“潘天寿的鹰凶悍霸气,李可染的鹰凌厉无畏,杨潮画的鹰则是矫健孤傲,志存高远,傲视苍穹,叱咤风云,大有王者之风范”。多年前,杨潮的《鹰》飞到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好评。

此次出版发行的《杨潮散文集》,是他从200多篇优秀散文中挑选出来的60篇精品。此书篇篇文章皆写花,让人仿佛进入了花的世界,借花喻境、寓情、喻人、喻物形成了他特有的文风,笔下的风花雪月则表达了他的人文情怀,全书从头至尾都散发着杨潮思浩荡、神飞扬的寄情喻物、借物言志的思维和意境。

吕凤子、吕去疾父子与羊群、杨潮父子两代人渊源的深情杨潮牢记于心。吕凤子故居的原貌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杨潮的记忆里:

院落里有吕凤子先生亲自栽培的松柏、紫藤、腊梅、芭蕉、玉兰花、迎春花、丁香花、桂花树等。走到院子尽头,有一间小厢房,这就是吕凤子先生作画的地方。那些年,我在“凤阿画室”里度过了我最美好、最开心的学画生涯。

我最喜欢吕凤子故居的紫藤树,那盘根错节的紫藤树杆,犹如历经多年沧桑的老者,坚毅、厚重、内敛。那嫩绿的藤叶,隐衬在深深浅浅紫色花丛中,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那一串串、一簇簇紫白色蓬勃的藤花,不时在摇晃着翩翩起舞。

“凤阿画室”窗前,有一座吕凤子先生的塑像,这是吕去疾校长亲自动手雕塑的。而最让我高兴自豪的是,我就是吕去疾校长的助手,与吕去疾校长一起完成了吕凤子先生的塑像工作。在“凤阿画室”作画,别有一番意味,窗外不时飘来阵阵紫藤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我喜欢画紫藤,并且还经常看老师们画紫藤,吕去疾校长画朦胧的紫藤、顾莲村老师画水墨的紫藤、荆位辰老师画俏丽的紫藤、家父羊群画清气的紫藤。看到众多老师们画紫藤的方法都不一样,这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后来,我潜心研究紫藤画法,集众家之长,我画紫藤花可以稚嫩透明,画紫藤叶可以有条理挺拔,画紫藤树干突出缠绕交错有致。最终我才领悟到了吕凤子故居老藤发新花的踪迹……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