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这都3月份了,可年饭还没吃完!”春节假期结束后,连续两个周末,张妍都在参加年饭宴,“这不,昨天我舅舅刚组织了聚餐。”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与张妍有着相似情况的市民不在少数。去年,对于餐饮业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在遭遇年饭“滑铁卢”后,今年这场“加长版”年饭会给我市餐饮行业带来些什么呢?
张妍告诉记者,往年春节,除夕夜的团圆饭是十分热闹的,“我的外公、外婆育有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嫁去了外地。”张妍说,“这两年,团圆饭都是在我家吃的,外公、外婆、阿姨、舅舅,还有弟弟妹妹们都会来。不过,今年除夕,这样的情况有所变化。外地的阿姨一家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而外公、外婆也提出各家吃各家的,少了这么多人,今年的团圆饭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张妍表示,春节过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外地的阿姨回来看望老人,顺便组织了一场“迟到”的年饭。让张妍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她的妈妈为了和阿姨一叙亲情,也组织了一场年饭宴,接着,外公、外婆也请家人们到餐馆吃了一顿,昨天,舅舅也组织了年饭。一来二去,往年早早结束的年饭今年竟吃到了3月初。
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受疫情形势影响,不少消费者一直处在观望状态:吃还是不吃?现在吃还是年后吃?会不会像去年那样,订了又得取消?为此,有些家庭将年饭提前,有些家庭直到年后才将年饭提上“议事日程”。还有往年一大桌能解决年饭的家庭,今年响应国家号召,分成几次小范围小桌聚餐,这便持续到了年后。此外,一些春节期间选择在他乡就地过年的丹阳人,过年没有回来。这段时间,他们陆续回到家乡,与亲友们约上一顿迟来的年饭。
“对我们餐饮行业来说,今年这场‘加长版’的年饭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奇观’。”李家大院餐馆负责人符小红告诉记者,往年顾客到饭店吃年饭,最迟会在元宵节之前结束,“今年,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饭的预订已经排到了正月底,接下来是否还会有年饭预订,现在还说不准。”符小红表示,据她了解,目前不少餐饮店都存在类似情况。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餐饮店堂食一度被禁。大量年饭预订退单,让一些早已将食材准备充足的餐饮店损失惨重。其中一些餐饮店不得不将生鲜食材拿到店门口折价甩卖以求止损。不过,逆境中,一些餐饮店及时推出外卖服务,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半成品和成品,无意间竟寻到了商机,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而今年,自年前开始,因为对堂食的顾虑和限制,一些餐企也都提早做好了准备。线上预订、外卖配送、自提自热等,各家可谓动足了脑筋。餐饮行业从业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打好年饭这场仗,从“到店”至“到家”,堂食的缺口由外卖补上,这是餐饮人的无奈,同样是餐饮人的智慧。
“对我们餐饮行业来说,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某餐饮店一位负责人说,“公筷公勺、分餐制,这并不是新鲜的提法,但如今,这些确实是顾客十分在意的。”今年,由于“加长版”年饭,餐饮行业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春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我们餐馆的线上售卖渠道仍然开通着。”该负责人表示,之前,外卖渠道只是为堂食补缺口,但现在,不少餐饮店都在花心思打造更好的外卖服务,以线上服务的良好口碑提升餐馆知名度,进而吸引顾客到店堂食,“不得不说,不管是疫情冲击还是‘加长版’年饭,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餐饮行业不断变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