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提醒家长和学生报校外教培机构多个“心眼”:
选择寒假班 做到“四应该四不要”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钟文华)寒假临近,教育培训机构进入旺季,为提醒家长和学生报名时避免踩雷,市教育局日前发布了甄别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四应该四不要”。记者昨日采访发现,多数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提升。
如何选择合规又适合孩子的培训机构成为众多家长的寒假“考题”。
日前,市教育局发布了“四应该四不要”的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应该重点查看机构“证照”是否齐全且公示;应该谨慎看待各类招生宣传广告并加以辨别;应该了解担任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的教师是否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并公示;应该主动要求培训机构开具缴费发票并签订正规的培训合同协议。家长应注意不报“无证无照”的非法机构,不去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构,不要一次性缴纳长期费用,不要盲目报班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发布这一提醒一方面希望家长能保障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希望在家长的监督下能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市教育局职社科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通过对城区部分小学家长调查发现,长沙、杭州、南宁等一些外地培训机构关门的消息频出,给我市广大家长提了醒:有的家长会查看培训机构相关“证照”;有的家长会询问授课老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也有家长会检查培训机构场地的安全状况等,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往年增强。我市一些教育培训专业人士介绍,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越来越重视师资,除了看老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外,还不愿意轻易更换老师。在市场倒逼下,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师资管理工作在不断规范。该专业人士表示,家长应该像重视师资一样硬气地要求培训机构主动提供发票并签订协议。家长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有效倒逼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签订协议、合同无论对家长还是机构而言都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以往有的家长是由熟人介绍到机构的,报名时往往就免去了签协议等环节,一旦遇到问题双方容易纠缠不清。如果家长在报名或续费时都很硬气,不签合同不给发票就选择别的机构,相信他们的权益更能够得到保障,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
另据悉,市教育局2019年就已公布了丹阳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所列均为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在登记机关取得营业执照、依规通过年检的非学历培训机构,可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