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诱惑,加强“家校引导”方能治本

核心提示: 1月6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登了《校园周边存在灰色“手机生意”》一文,报道了校园周边一些商店中暗藏手机寄存、租赁、代购生意一事,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

本报讯(记者 马骏)1月6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面刊登了《校园周边存在灰色“手机生意”》一文,报道了校园周边一些商店中暗藏手机寄存、租赁、代购生意一事,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

该报道在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有网友评论称,孩子本身的自律性不强,不少家长为了约束孩子,使他们远离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花费了很多心力。然而,却总有外力在刻意破坏家长的努力。“本来想多给孩子一些生活费,但因为校外代购生意的存在,家长不得不严格控制孩子的日常花销。”这位网友说。

这两天,还有一些市民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向记者反映,称针对学生的灰色“手机生意”不仅校园外存在,校园内的商店也有着同样的情况。

“现在,很多成年人爱玩手机、喝奶茶,孩子们都看在眼里。那些商店为孩子代购手机、奶茶,让孩子们也体验了一把成年人的生活。”一位市民说,“对孩子来说,这十分刺激、新奇,对商家来说,这是薄利多销的好生意,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来说,这可谓是一个‘雷’。”

记者了解到,校园内外出现灰色“代购生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按理说,不同的商店有不同的经营范围,倘若一家书店突然做起代购手机的生意,显然是有问题的。不过,一方面,由于这些代购生意十分隐秘,执法人员很难取证;另一方面,即便相关部门介入,商家也可以通过申请拓展经营范围使其代购生意合法化,这就违背了学生家长想要解决问题的初衷。

对此,有人指出,现阶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仍在于学校和家长两方。对于校内商店,学校应加强监督,对于校外商店,“家校引导”才是治本的一剂良药。“学校老师要加强对孩子在消费行为上的教育,学生家长则需要更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如是,那些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那些让人头疼的灰色代购生意便不足为惧。”一位市民如是说。

 

责任编辑:王琳
相关阅读: 诱惑 方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