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处方药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李先生体验了一次线上购买处方药,他发现这种购药方式虽然速度快、很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秒开处方问诊流程流于形式

网售处方药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图为记者在外卖平台购买处方药的截图。

本报记者 高静

“只需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的症状,医生就可以线上开具处方单,接着患者便能直接在线上购买处方药。”近日,市民李先生体验了一次线上购买处方药,他发现这种购药方式虽然速度快、很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处方药秒下单 问诊流程流于形式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近因为身体不适,需要购买一些药物,为了方便,于是选择通过外卖平台订购,“由于其中有一些药属于处方药,我原本还担心买不了,但在搜索药品的时候发现,竟然有好几家药店在售卖。”

选择好药品后,系统显示其中一些药为处方药,需要经过医生开方的流程,“这一流程几乎没怎么花时间,只需简单地描述一下症状,医生就开具处方单了。”李先生质疑,医生如此轻易地就出具了处方单,这样的处方单可信度有多少,“这些药是我常买的,所以明确知道疗效,但如果是那些不确定自己病因的人,这样做难道不会耽误病情吗?”

根据李先生的反映,记者尝试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处方药。打开“美团”外卖平台,记者输入“阿莫西林”后,下方立即出现了多家药店。其中一家显示处方药下单需经过医生开方、药师审方、商家接单、骑手配送流程,记者随即填写了问诊信息,包含用药人的身份信息、身体基本功能状况以及确诊疾病等信息,同时勾选了“互联网诊疗风险告知及知情同意书”。

不过,在问诊信息页面中有一栏为“是否使用过此药品”,如果勾选“否”,系统则会提示“如未使用过,无法在线购买,建议到线下医院就诊”。于是,记者又返回前一界面,将“是否使用过此药品”勾选改为“是”并完成支付后,界面上弹出了在线问诊窗口。之后,整个问诊流程仅持续了一分钟不到时间,处方单便已经开具完成,同时还告知了用药提醒信息。记者看到,电子处方单上显示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如此“神速”的问诊流程让记者大跌眼镜。

此外,记者还通过“饿了么”平台下单处方药,问诊流程基本与“美团”上的无异。患者只需告知是否为线下医生确诊、疾病是什么、有无过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医生便可开具出处方单。

线上购药引质疑  审核监管成难题

处方药是指必须要由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开出处方,才能到医院药房或者药店购买的药物。绝大多数处方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要求,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线上购买处方药表示担忧,认为还是到医院购买较为妥当,一方面可以和医生面对面交流,更为清楚地表达病情,另一方面则是医院可以进行全面正规的检查,确定病因与用药。

一位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患者到药店购买处方药,需要出具医生开的处方单,由药店的执业医师审核确认后才可以购买,现在在线上平台购买处方药,需要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出具处方单,之后还要经药店的执业医师审核后方可下单取药。她坦言,其实线上购买处方药,主要针对的是复诊的慢性病患者,“这类患者已经通过线下医院的全面检查,确认了病情,需要长期服用某种处方药,线上购药可以避免他们多次前往医院排队挂号和买药的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可以自行通过线上平台描述症状,是否准确、是否虚构,都无法确认,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据悉,除了外卖平台,市民通过一些电商平台也可以购买处方药,但是购买量和相应禁忌等一直较为模糊,甚至可以一次性购买一年的剂量,引起争议。

医药电商新趋势  行业规范待审核

近些年来,互联网医疗驶入发展快车道,在今年的新冠疫情背景下,在线平台为大量困在家中的患者提供“无接触”诊疗,而医药电商则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医疗用品的重要途径,但是行业的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前段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方调剂审核,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

如何保证电子处方的真实、可靠?有专家指出,平台所提供的在线问诊和电子处方,首先要解决相关资质和真实性的问题,处方药在使用过程中离不开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药师的指导,严格杜绝“挂证”的问题。同时,处方药不能“无限制”地开,比如慢性病患者也要定期复查,由医生判断是否有必要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等情况。

此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出,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确保电子处方一单一用,用后作废,避免处方药的滥用。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