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微信昵称,你遇到过哪些?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方女士遇到的一件事让她哭笑不得,她的一位微信好友改了昵称,导致她误将一些工作上的文件转发给了这位微信好友。

本报记者 高静

近日,市民方女士遇到的一件事让她哭笑不得,她的一位微信好友改了昵称,导致她误将一些工作上的文件转发给了这位微信好友。

方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一位微信好友很喜欢用一些官方账号名和图标作为自己的昵称及头像,前几天,对方将微信名改成了“文件传输助手”,并且使用了官方图标。方女士日常工作中有个习惯,就是有时会将电脑中的文件通过“文件传输助手”传到自己的手机上,但这次因为这位微信好友的昵称以及图标与微信自带的“文件传输助手”一致,导致她不小心将工作文件传给了对方,“后来这位微信好友回复我说发错了,我才意识到自己搞混了。”对此,方女士既尴尬又无语,“为什么不能用一些比较正常的昵称呢,万一是涉密文件或涉及个人隐私的,那我传错了该怎么办?”经过这次教训,方女士表示会对微信好友进行梳理,全部备注成实名,免得以后又搞错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方女士这样对部分微信昵称有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人的微信昵称取得千奇百怪,“取昵称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其中一些昵称带有粗俗的字眼,不仅影响别人对此人的印象,也让与之对话聊天的人十分不舒服。”此外,还有不少市民吐槽一些微信昵称又长又难记,除非修改备注名,否则找起来十分困难,费时费力。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现在的微信昵称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用户真实姓名或者与此相关联的昵称,比如姓名的谐音、带真名中一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小名、英文名等;第二类是微商昵称,一般由商品名称、人名等要素组成,且多在前面加A,这样就可以出现在别人微信通讯录的前列,增加曝光率;第三类是一些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名字,可能是奇怪的文字,也可能是一个或者一串表情符号,可以表达心情,也可能只是随手写下,不含任何意思。

有市民提出,微信昵称只是代号,怎么开心怎么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告诉记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2月4日发布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公众使用微博、微信等上网的账号名称(包括头像和简介)进行规范,明确规定网上昵称的“九不准”,包括(一)违反宪法或法律法规规定的;(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此外,《规定》要求按照“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互联网信息使用者必须经过真实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因此,如果互联网信息使用者的昵称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将可能遭到处罚。同时,被侵权人也可以通过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对这样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丁斌说。

有市民表示,微信昵称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名字,中国人取名字是非常讲究的,因此,在取微信昵称时还是需要深思熟虑,总的原则就是积极、健康、正面、稳重,不能搞怪,不能消极,不能不得体和低俗。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