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潘鑫、韦银南夫妻俩在快递网点忙碌着。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在世纪豪都小区附近,有一家中通速递网点。附近居民都知道,这个网点里有一对整日忙碌着的小夫妻,他们是潘鑫与韦银南小两口。
别看店面小,他们经营的这家快递网点平均每天要派送七八百件包裹。上个月“双11”期间,该网点单日最高派件量超过1600件,是平时的两倍。“双12”转眼将至,面对新一轮的派送高峰,潘鑫选择迎难而上。用他的话来说,“‘双11’都挺过去了,还怕‘双12’吗?”
在附近居民眼中,潘鑫、韦银南是一对勤劳的小夫妻。四年前,他们在世纪豪都小区大门附近开了这家快递网点。每天上午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是他们的正常工作时间,但如果派件多了,夫妻俩就得工作到晚上十点左右。孩子上幼儿园,接送全都依靠家中老人,孩子放学后只能在小小的网点里一直待着,直到父母忙完一天的工作才能回家。韦银南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得接受这样的生活。望着工作台旁的白墙,韦银南不再说话。墙上挂着的,是一幅幅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涂鸦画作。
在公司里,潘鑫、韦银南夫妻俩是快递一线的精英。2018年,他们经营的这家网点被丹阳中通速递评选为“最美网点”;2019年底,在“中国邮文化节·首届江苏省快递员节”寻找“最美快递员”活动中,潘鑫被评选为十佳“最美快递员”;今年,潘鑫又成为丹阳中通速递向邮管部门申报职称的首批一线快递员之一……
荣誉接踵而至,口碑越来越佳。很难想象,七年前,潘鑫还是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更是一个快递行业的“门外汉”。当初,只是因为网上的一则招聘信息,潘鑫走进了快递行业。一旦选择了一份工作,便会想方设法做到最好,这是潘鑫的执着。
从事服务行业,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在所难免。在韦银南的印象中有过最崩溃的一次,当时由于包裹数量太多,夫妻俩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多,精疲力尽却还得遭受收件人的埋怨,“那一回,我们俩晚上回家后聊了很多,但谁也没说一句‘不做了’。”第二天一觉醒来,两人相视一笑,撸起袖子接着干。这份相互扶持化作了两人为事业奋斗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快递小哥”干的早已不是简单的“体力活”。“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手机上七八个相关的App和软件,电脑上还有一些程序需要操作。”在潘鑫看来,如今的“快递小哥”不仅要有技术和服务意识,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只管收件、派件可不行,遇到包裹遗失、错拿等情况,优秀的‘快递小哥’会按照规定要求,及时进行处理。”潘鑫说。
虽说快递员讲究“照章办事”,但在工作中,潘鑫、韦银南却不乏创新之举。“我们发现,一些收件人取件后会当场拆开包装的纸箱子,随手丢弃。而作为网点,那些来店里寄件的人则需要纸箱子来包装,有时候,我们甚至要花钱购买纸箱子。为此,我们建议那些现场拆包裹的顾客将纸箱子留给我们,我们会在清除个人信息后再利用,同时我们网点则不再向寄件人收取外包装的费用。”潘鑫说,这样做不仅给顾客和网点省了钱,还达到了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效果,一举多得。
能够在快递行业一线坚持工作多年,除了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对快递行业前景的看好。“现在,网购的年龄层不断向两端延伸,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成为了网购人群。从这一趋势来看,快递行业前景十分广阔。”潘鑫说,“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快递行业,关注一线‘快递小哥’的工作生活,甚至已经开始推行‘快递员评职称’。相信不久的将来,快递行业从业者都将更专业、更具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