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站里的那根“拐杖”

核心提示: 昨日,刚刚拿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奖章的97岁离休老校长王良弼照常来到实验学校校外辅导站,还没进门,辅导站的孩子们便听到了那熟悉的双拐触地的敲击声。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眭建芳 解月俄

昨日,刚刚拿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奖章的97岁离休老校长王良弼照常来到实验学校校外辅导站,还没进门,辅导站的孩子们便听到了那熟悉的双拐触地的敲击声。

“老远听到这敲击声,大家就知道王良弼又到辅导站来了,从离休时的健步如飞到现在的走路靠两根拐杖,王良弼一天不来就觉得不习惯。”辅导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十多年来,离休后的王良弼长期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校外教育事业,折射出了王良弼一心扑在校外教育事业上的辛劳,也书写了王良弼夕阳红般的精彩人生。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良弼1924年5月生,丹阳市开发区毛家社区后王村人。1943年至1948年教了五年私塾。1949年从丹阳师范毕业后,又进镇江师训班学习。1949年9月,他被分配到埤城中心校任教,此后担任埤城中心校校长、吕城中心校校长。任职期间,由于工作勤恳踏实、认真负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做好社会宣传,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及出墙报专栏等,宣传国家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曾多次被选为丹阳县人大代表、共青团代表。1968年回大泊工作,任大泊中心校副校长,1982年退休,1986年转离休。

退休三十多年以来,这位享受离休待遇的老同志,总是把退休看作是焕发第二青春的起点。他没有坐享清福,没有远离教书育人的舞台,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服务社会的形式——担任学校关工委的副主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之中。2012年,丹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王良弼“道德楷模”的称号。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王良弼身上,集中体现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四种精神。

王良弼对青少年具有无限的爱心。退休以后,他依然心系学生,情有独钟。他总是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走进青少年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爱唤醒一个个小学生的心灵。他和学校的一些退休教师一起,先后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老教师报告团成员,为学生所作的报告达100多场,而且,他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每年还拿出自己的工资捐助贫困学生。多少年来,他省吃俭用,自己购买了纸张、油彩、笔墨和书籍等,无偿送给跟他学习书画的小朋友。除此之外,双休日、节假日经常到网吧督查、引导网吧业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依法经营,做到凭身份证实名制上网。2008年,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

王良弼的道德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他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从97岁的老伴到小重孙,个个都敬重他、支持他。王良弼的人格、人品,形成了这个家庭温馨的家风。

“两根拐杖是辅导站发展的历史见证”

97岁的王良弼和有67年党龄的97岁老队长王农英相濡以沫,相扶相携,如影相随七十余载,是“丹阳最美家庭”模范夫妻、白金婚夫妇、九旬党员伉俪,他们是开发区毛家社区、实验学校辅导站里的“二老”,也是辅导站的“二宝”和“两面旗帜”。“二老”以辅导站为家,常年坚持在辅导站值班,办公创作书画作品,培植盆栽鲜花,在关工委辅导站工作平台上发光发热,辅导站里看到的两根拐杖便是辅导站发展成长的历史见证。

离休后的王良弼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校外教育事业三十多年,如今他白发苍苍,走路蹒跚,要借助两根拐杖才能出门,老伴也紧随不离似另一根拐杖,他们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王良弼顽强的工作精神不是常人可以比拟的。有一年,正值盛夏时节,王良弼和其他一些老同志,为了举办“庆国庆,迎接十八大”书画展,没日没夜地创作,甚至不惜以命相搏,整天忙得浑身是汗。血压升高、头晕时伏在桌子上歇一歇,又开始工作;心脏跳动不正常时,吃颗药坐一坐又开始工作。晚上还摸黑到校外辅导站进行书画工作,天气闷热,外面蛾虫乱飞,室内蛾蚊狠咬,但他全然不顾,仍是工作不止。他老伴心疼他,用扇子一边替他拍蚊子,一边替他扇风。他只是说:“只要能教育下一代,要了我的命也不怕。”

王良弼的奉献精神,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他的老伴、孙儿亲自伴他作画,而且感动了其他多位退休同志。王良弼的队伍不断壮大,他的事迹影响了整个开发区,开发区老干部局的同志们在书画展展出的第一天就为他祝贺。

还有一次,在主办“学雷锋爱党爱国,追寻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时,为保证在3月5日进校园展出,王良弼不忘“立德树人、书画育人”初心,每天拄着双拐来辅导站搜集资料,组织指导,书写创作,设计版面。为保证进度和质量,有好几个晚上王良弼在老伴手拿手电陪同下,拄着双拐来辅导站挑灯夜战,很晚才回家。“王老抖擞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连双休日都没有休息,在王老的辛勤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书画创作任务。”

“他是实验学校乃至整个开发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一位老党员、老校长、老同志,王良弼深刻认识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推进。2009年以来,王良弼将自己所从事的关爱工作进行了三大创新。

一是创办了晓星校外教育辅导站。他主导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书画展,体现了中国关工委“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教育主题,得到了江苏省关工委、镇江市关工委乃至江苏省各市县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二是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形式,他所创作的“教学人物宣传画”“建党九十周年画展”“学雷锋、知党恩书画展”广受欢迎,影响深远。三是创办了实验学校校外辅导站,成为镇江市主题教育的参观现场。

王良弼的务实创新,受到镇江市关工委领导的好评。他的每一项创新,倾注了对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的无限深情,推动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发展。而他办实事、求实效的精神,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王良弼老人97岁了,而且是个带病之身,然而,他不顾年事已高,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并得过两次脑梗阻的身体状况,甘愿向下一代奉献自己的各种资源。他不求回报,不顾疲劳,始终充满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创办晓星辅导站期间,他连日奔波,无怨无悔,从场地选择到内容安排,他事无巨细,一一参与;他尽心尽力监督网吧,还不断地与泡在网吧的学生谈心,直至他们幡然醒悟,重返校园。

一网吧业主问他:“王老,您都90多岁了,何必呢?这关您什么事呢?”可王老说:“下一代的事就是跟我有关,为他们多做点有益之事,我心里舒坦!”

高尚的道德境界,崇高的人格水准,几十年来,王良弼已经成为实验学校乃至整个开发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人们都说,王良弼同志忠诚、关爱、创新、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的升华,是新形势下一个优秀党员人格魅力的体现,他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个道德楷模。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