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社区的蝶变之路

核心提示: 11月25日,记者走进中心社区,探访其蝶变的秘密,感受村庄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改村貌,合土地,兴产业

中心社区的蝶变之路

图为中心社区环境。 记者 旦平 摄

本报记者 旦平

恬静的院落中,花草妍妍;宽敞的广场上,孩童嬉戏。在我镇中心社区,正奏响新时代的田园交响诗。走进中心社区,阅览室、金融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群众办事方便。

如今这么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三十多年前,却都是黄泥路,房屋低矮、破旧,没有健身、娱乐设施;村民大多数以务农为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年人均收入仅数百元……

中心社区地处我镇后巷集镇东首,下辖7个自然村,共1400余户3200人,集中居住在1.98平方公里范围里,村庄人口密度较大,环境治理压力也大。

11月25日,记者走进中心社区,探访其蝶变的秘密,感受村庄发展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荒地改造成广场 村民齐心护家园

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曾经满是柴草垛的道路两旁,如今绿树摇曳;曾经的沙石路,如今已是水泥路;清除垃圾,铲除积垢,垒砌花墙,栽树种花,乡韵悠悠,村风融融……如今的中心社区,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而这种改变,得益于该社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

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该镇全面铺开,中心社区居民在党总支的发动下,自发整治、自筹资金、自建家园,文明乡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彭海波坦言:“群众都渴望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只是这么多年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村干部,只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以前,屋前屋后就是‘臭水沟’,脏水随意流,杂草丛生,蚊虫也多,走一遍就是一脚污泥;如今,道路和排水渠硬化了,

杂草清理了,环境变美了。”看着屋前屋后焕然一新的生活环境,70岁的徽州店村村民倪八斤心情舒畅。一旁的村民小组长倪万喜告诉记者,在整治过程中,倪八斤不仅主动自费将门前栽种的树移走,还帮忙动手整治。

徽州店自然村村民朱金顺家门前的一条小路多年来杂草丛生,垃圾满地,此次朱金顺主动出资5000元和村委会一起将门前的小路硬化,彻底解决垃圾“返潮”问题。与此同时,党员带头,从自己做起,在做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后,积极参加村里整治工作,截至目前,中心社区共组织50余名党员义务劳动数十次。

据彭海波介绍,自3月份开展整治活动以来,中心社区共清理各类垃圾3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250余处,脏乱差地段硬化2000余平方米,清理臭沟塘3处,新增绿化面积1500余平方米。

他表示,随着社区硬件条件的提升,文体活动的丰富,村民们团结奋进、爱护环境的意识得到很大增强。为了让良好的风气继续保持,推进移风易俗,村民们商讨起制定村规民约这件事。目前,该社区的《村规民约》已制定完成,不仅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供了行为规范,还有效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

多了活动少纠纷 和美发展齐协力

寒冬岁末,气温一天天走低,可是中心社区的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在家中却闲不住,每天下午和晚上,他们都要到社区中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展身手,或参加排练舞蹈,或跳一曲欢快的健身舞。

这些平均年龄近65岁、在农田里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如今正在另一个舞台上活出别样精彩。

彭加根是这群人的“领队”,今年81岁的他见证了这个团队的成长。中心社区所在的彭庄村原先有400多亩土地,平均每人有1.5亩农田。可是随着丹北后巷集镇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紧挨集镇的彭庄村农田被大量征用。最后,这个较大的村仅剩50亩地,人均仅0.2亩。与农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中老年农民们,一时觉得无所事事。于是,当地掀起了一股搓麻将的风气。不过,这个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随着村中老年人体协的成立,腰鼓队、军鼓队应运而生。后来由于社区居委会的支持,老年人体协每年都组织人去市老年大学学习,在老年大学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中心社区老年人体协的文艺表演水平大幅提高,很快成了全市乡镇文艺骨干队伍,先后多次在全市文艺比赛中获奖,在周边地区多次进行文艺表演,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让彭加根感到最自豪的是,2010年,艺术团有31人来到上海,参加有关部门在此举办的“全国中老年‘携手青春’——走进上海世博会”综艺大赛,她们16个成员表演的舞蹈《浦江之韵》荣获“菊花金奖”和最佳舞台风采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就是从那次参赛起,“长江艺术团”这个称谓首次诞生,如今成员已达50人。

“自从我们中老年人爱上健身和文艺活动后,搓麻将在当地就绝迹了。她们经常排练节目,健身,哪有空闲去搓麻将呀!”说起变化,彭加根笑着告诉记者。

“跟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我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我们虽然告别了田地,但释放了劳动力,这才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文艺活动。我们现在收获的是健康和幸福,真正体会到这是一份利己又利人的快乐!”长江艺术团的一位骨干向记者如此感叹道。

“党建领航、文化兴村,这些年中心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远近闻名的文艺村,文艺队伍经常被邀请去演出。人心齐,村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上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别的村都很羡慕。”彭海波连声感叹文化事业价小力大,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