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未发货现货已发售
消费者吐槽:“预售的意义在哪儿?”
本报讯(记者 高静)“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手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总感觉被坑了。”昨日,市民周女士向记者反映了她购买预售手表的遭遇。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想买一块智能手表,恰逢苹果公司推出新款智能手表,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她决定购买此款。于是,9月20日淘宝苏宁易购店发起预售后,周女士果断下单。“先下单就能先拿货,而且买的人那么多,万一抢不到怎么办?”果真,没过两天,该预售手表就下架了,周女士很是庆幸,“还好买得早。”
根据商品预售页面显示,周女士购买的手表将在10月8日24点前发货。接着,周女士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因为对手表的“牵挂”,她时不时便会打开手机淘宝,查看商品是否发货,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下架的商品竟然再度上线了,还是现货发售,随买随发,我看到很多购买现货的人都已经收到商品,连评价都有了。”这让周女士十分不满,“难道不该按照下单的顺序依次发货吗?已经有现货,为什么预售的订单还不发货,预售的意义在哪儿?”
根据周女士的提示,记者打开此款智能手表的购买页面,发现商品页面已有1000多条评价,其中有不少关于预售商品发货迟的问题。一位消费者评价:“20号下单预售,26号还未发货,26号晚上退款重拍,很快就发货了,隔天就能收到商品。”类似这样的评价,记者还看到好几条。对于消费者的不满,商家仅官方回复表示歉意。
看到不少人已经收到商品,周女士立即联系了店铺客服,询问发货情况,客服回复将按照预售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发货。考虑到退款再下单比较麻烦,周女士选择继续等待,最终手表在10月8日13点左右成功发出。她忍不住吐槽:“商家卡在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发货,预售的手表经过将近20天的时间才到货,别人不用抢预售,在我后面下单,到货时间却比我早,如果预售价格比较优惠还能接受,但是实际上基本没差别。”但是,由于商家确实在承诺期限内发货,周女士无理由投诉,只能在评价商品时给出差评以表达内心不满。
记者发现,在电子产品、服饰、生鲜等商品领域均存在预售模式,而类似的矛盾不在少数。之前就有网友爆料,去年9月份通过预售购买了一件雪纺衫,一直到11月中旬才收到衣服,但是11月份的天气已经不适合穿薄薄的雪纺衫,只能等来年再穿,这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共鸣。
业内人士分析,对卖家来说,商品预售存在诸多好处:一是能够增加噱头,吸引消费者购买,增加成交比例;二是能线上回笼资金,或是利用时间差赚取更多利润;三是根据预售销量确定生产数量以及规模,控制成本;四是缓解缺货压力。而对于消费者,预售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优惠的预售价格,还有预售抢购带来的紧迫刺激感,这让不少人忽视了预售模式带来的风险。
那么对于预售纠纷,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告诉记者,关于预售商品交易时存在的责任界定问题,主要依据买卖双方的合同约定,以预售时间为例,只要商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供货,则不算违规。丁律师建议,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需建立权责清晰的合同约定,关于预售商品的交付时间、交付价格、交付方式、退换货情况、违约责任等信息明确标注;消费者在进行预售消费时,提前了解清楚相关规则,减少纠纷的发生。他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预售有风险,购买需谨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