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趋热,零售商争当“团长”

核心提示: 微信群里看货、小程序下单,人在家中坐,只需动动手指,各类生鲜、粮油农副产品就能送货上门。

微信群里看货、小程序下单,只需动动手指,各类生鲜、粮油农副产品就能送货上门,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了不少——

“社区团购”趋热,零售商争当“团长”

本报记者 马骏

微信群里看货、小程序下单,人在家中坐,只需动动手指,各类生鲜、粮油农副产品就能送货上门。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线上零售业态爆发,“社区团购”意外成为小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社区拼团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社区团购”不断升温,不少零售商纷纷加入,在经营自己生意的同时,兼职做起了“团长”。

“实在太方便了,原来我得去新民中路那边的‘提货点’取货,虽说不远,但还是不太方便,所以我平时买的东西不多。现在不同了,‘团长’居然就住在我们小区里,直接就能送货到家。”在“社区团购”刚刚流行起来时,家住惠泽苑小区的黄女士便被其优惠的价格、便利的购买模式所吸引。让黄女士没想到的是,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社区团购”竟然发展得如此之快,不仅平台众多,而且每个平台里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水果、时蔬、干货、粮油以及饮品酒水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最让消费者心动的是,这些商品的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了不少。黄女士表示,最初接触“社区团购”时,她只知道新民中路有一家商户兼职做了“团长”。现在,随意点开一个“社区团购”的小程序,身边就有不少“提货点”,以她所住的惠泽苑小区为例,最近的“提货点”与她相距不过百米。由于“团长”越来越多,“提货点”与消费者的距离自然也越来越近,有的“社区团购”甚至实现了送货上门,极大地方便了采购的市民。

市民朱女士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传统便利店,她表示,近年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进店的顾客大多是相识多年的街坊邻居,所购商品也无非是油盐酱醋这类家中常用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女士接触到了“社区团购”,性格外向的她对这一新兴事物十分感兴趣。很快,朱女士的“新生意”便走上正轨,从早到晚,两个三四百人的微信群里订单不断,冷清的便利店也因顾客上门提货而热闹起来。据了解,朱女士所在的社区内有多个居民小区,数千家住户,像她这样做“社区团购”的有好几位。“基本都是一些开实体店的零售商在做,也有一些居家的宝妈在做。”朱女士说,“团长”们的平台也是彼此覆盖的,上邻优享、同程生活、好集乐等都有。

记者了解到,每个平台开团情况有所差异,有的每天都开团,有的则是隔天一开。“每次开团都能成交少则几十单,多则上百单,平均一天七八十单。”朱女士表示,因为大部分都是生鲜、粮油农副产品,所以单日成交量浮动比较大。“现在‘社区团购’的平台很多,佣金提成基本都在10%至15%之间,月收入基本稳定在七八千元左右。逢年过节,凭借礼盒走货,月收入甚至能在一万元左右。”朱女士说。

“我试着做做看,算是转变一下经营思路吧。”在开发区经营一家水果店的刘先生做“团长”时间不长。“现在生意难做,尤其是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传统零售商,来自线上线下的冲击都比较大。”刘先生说,“做‘社区团购’平台的‘团长’,对我们这些小微零售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兼职,我身边已经有好些熟人都在这样做了,目前来说效果还不错。”

“‘社区团购’采用‘预售+自提’的模式,以销定采,没有周转,无需线下门店,集中自提也不存在高额配送费用。”刘先生非常看好“社区团购”。他表示,“社区团购”这种预售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库存,在货品尚未到库之前就已经被预订、销售出去,周转效率提高,产品损耗率和配送成本低。

不过,也有人指出,所谓的以销定采、以需定产,其实很难实现。再者,国内农产品普遍缺乏标准化,产地直采、基地拿货大多是噱头。“社区团购”还要求多品类,这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很多仍要依赖当地一级批发市场。另外,平台如何留住“团长”、守住客源,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逐渐火热的社区拼团无疑将成为传统菜市场、大型超市的有力竞争者。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