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茹人为何爱栽桂花树?

核心提示: 延陵镇的古村柳茹,位于苏南茅山脚下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距今近900年历史。村北有建于明代的贡氏宗祠,其后院东西两侧花坛分植金桂和银桂,中秋前后,花开纷争,香飘四方。

贡建兵

漫步古村,桂花树随处可见。在明月当空的夜晚,穿越宋代老街巷,品茶喝酒尝点心,闻着桂花的芳香,回味着古人咏桂诗词……延陵镇的古村柳茹,位于苏南茅山脚下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距今近900年历史。村北有建于明代的贡氏宗祠,其后院东西两侧花坛分植金桂和银桂,中秋前后,花开纷争,香飘四方。

柳茹人为什么喜欢栽桂花树?是种植桂花树寓意着富贵吉祥?是桂花色彩美、香味美、姿态美?是桂叶四季常青、凌冬不凋?还是桂有“脱俗”“幽处”“凌寒”的神韵之美,能够呈现出芳雅高洁的品德、耿介守正的气节、幽隐避世的特质等人格象征?翻开《贡氏宗谱》,认真拜读卷首的一篇艺文志《双桂轩记》之后,才初步了解柳茹人偏爱植桂的缘由。

《双桂轩记》的作者为明代宜兴人徐馨,是一名隐士高人,师从明代农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马一龙(溧阳人)。文中主人翁名叫贡昂(公元1500年~1575年),他特别喜欢桂花树,在书房门前植桂双株,书房里面挂上一块写有“桂轩”二字的匾额。闲暇之余常盘桓其间,当地人称桂轩先生。现存贡氏宗祠用地由其长子爱樨献出,其后代志智(彦明)公房惟精公支爱樨公支脉在柳茹村传续至今。

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三月某一天,徐馨与桂轩先生在老街巷茶馆里一见如故。桂轩先生让其长子爱樨把徐馨招引到自己家里。徐馨第一次来到桂轩先生家,细心观察,发现先生不仅性情豪迈、言行雅致、学识渊博,而且勤于农事和学习,善交知心朋友,礼贤好士。吃完饭,徐馨来到深巷中“桂轩”书房门前,看到两棵桂花树“绿阴荫密,青翠满目,令人有精神爽发、遗世物外意”,非常高兴,断定桂轩先生是有学问、有道德且不愿意做官的君子!

第二天,徐馨告别桂轩先生,赶赴溧阳玉华云洞的黛翠轩拜见老师马公孟河氏。黛翠轩前古桂森然,如桂轩先生书房门前所见桂花树一样。于是,徐馨就与老师深入讨论桂花树蕴含的真正道理。老师说:“木生春,而旺夏秋。衰而冬,暮气之本体也。然而木有五谓,金之木,木之木,水之木,火之木,土之木。而桂则金之木也,故至秋而始华,乘金之化也。其华色正,黄金气也。其叶青碧,木气乘金也。其香清冽逼人,金气肃也。其性在气主刚,在德主义。子聪慧仁性,而刚毅未至,得此与俱其知,所以自勖乎?”这段话意思是桂花树的特性是“在气主刚,在德主义”,老师认为徐馨“聪慧仁性,而刚毅未至”,在掌握桂花树真谛后,难道是要锻炼自己的刚毅性格吗?

徐馨将桂轩先生懂得桂花树真义之事一并告诉老师,老师又说“丹阳古名郡,沐季札之让德,化董子之仁孝(指西汉董仲舒),故其俗淳而多柔,民朴而多懦,桂轩虽人杰,而恒恐贤者亦不能免焉,故托桂自寓,佩韦弦意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丹阳的民风民俗相对柔弱,桂轩先生虽才智杰出,担心贤明高德之人也不能免俗,所以托桂花树的刚毅品格加勉自己。徐馨听了老师的解释,认为自己应当以此自勉,便为桂轩老人写下了《双桂轩记》。丹阳县令张德夫听说了桂轩先生的贤德,聘其为“大宾”。

据考证,在明清时期园林造景中,桂花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很多文章中往往是为以“桂”命名的厅堂、楼阁作记。而且旧式庭院常用“对植”,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成双成对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另外桂轩先生有两个儿子,植桂双株也可能隐含着对两个儿子将来长大都能获取功名的盼望。

有了“桂轩先生”“桂轩”和《双桂轩记》,再加上桂花树独具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及种种象征含义,很可能就是柳茹人代代喜欢栽桂花树的原因吧!

21世纪第2个罕见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古村金桂迎风招展,金粟万点,天香四溢。国庆节,中秋夜,秋风起,九里香,深度领略古祠、古街、古庙、古树、古书院、古沟塘、古城墩、古牌坊……如此佳节良辰,何不畅游柳茹村?

 

 

责任编辑:吴淋淋
相关阅读: 桂花树 柳茹 何爱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