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遏制餐饮浪费行为成为热议的话题,餐厅打包的人越来越多,然而,一些人将剩菜带回家后最终还是会将其扔掉——
避免浪费要从点菜这一源头做起
本报记者 马骏
去餐厅吃饭,剩下的菜打包带走,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不浪费,回家热热还能吃一顿。然而,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将剩菜打包带回家后,最终还是会将其扔掉。如此一来,在餐厅打包的行为纯粹成了自我安慰,实质是换了一个地方浪费,换了一个人扔而已——不打包,餐厅工作人员扔;打包,自己扔。
近日,市民周先生参加了侄子的生日宴。席间,觥筹交错,桌上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却没怎么被动过。宴席结束后,周先生与同桌的宾客将剩下的菜肴打包,但这些从饭店拿回家的菜肴在周先生家的冰箱里待了两天后,最后还是被扔进了垃圾桶。
周先生告诉记者,侄子的生日宴在周日晚上,隔天就是工作日。“我和妻子平时上班比较忙,中午都是在单位食堂吃,晚上下班后去我妈住处接孩子,顺便在那儿吃晚饭。”周先生说,当他想起冰箱里还有打包回来的剩菜已经是周三了,“妻子觉得时间太长了,即使一直放在冰箱里也不能吃了。千万不要因为心疼那些剩菜,反倒把肚子吃坏了,不值得。”周先生觉得妻子的话不无道理,便把冰箱里的剩菜全都扔进了垃圾桶。
通过这件事,周先生觉得,剩菜打包值得提倡,可如果打包带回家后扔了也是浪费,“虽说我们这是小城市,但生活节奏也不慢。如果平时压根就不怎么在家吃饭,那将剩菜打包回家后,最终还是难逃被扔的结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与周先生相似,市民刘女士最近参加了一次聚会。在一间新开张的特色饭店里,刘女士和朋友们点了一大桌子菜,但由于菜多人少,刘女士等人最后只能望着一桌子的剩菜“缴械投降”。聚会结束后刘女士打包了不少菜回家,她坦言,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是由于那些菜肴特别好吃。
然而,第二天中午,当刘女士打开冰箱拿出剩菜后,她却有些后悔了。“前一晚在饭店吃的时候,无论是摆盘、色泽都让人直流口水,但第二天从冰箱里拿出来后,那些菜变得颜色暗、味道怪,让人瞬间没了食欲。”刘女士说,她只是随便吃了几口就把那些打包回来的菜全都倒掉了。
“如果剩菜打包回家又扔了,那就违背了打包的初衷。”一位市民说,“而且餐饮店还要提供打包盒、打包袋,炒菜和汤水得分开装,为了口感,一些消费者甚至要求每一份菜都得分开装,用打包盒装完后,再套上打包袋。如果打包回家的剩菜最后还是被扔掉,不仅浪费了食物,还浪费了包装用品,实则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对此,一些市民建议,将剩菜打包后得讲究策略,最大化地避免浪费。一些不和父母住一起的年轻人可以将打包的饭菜拿到父母住处一起吃,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浪费,也陪伴了家人。“前阵子参加同学聚会,大家只顾着喝酒,桌上的菜剩了很多。”市民小郑告诉记者,“在处理这桌剩菜的问题上,大家好好讨论了一下。”小郑表示,有的同学饭后还有事,并不立刻回家,带着剩菜不方便;有的同学与人合租,没有冰箱,也没法打包剩菜……最后,只得由小郑来打包一桌剩菜。“我当时心想,这么多剩菜,自己一个人估计一两天也吃不完,于是就拎着这些剩菜去了我爸妈那儿,一家人美美地吃了顿夜宵,别提多愉快了,我妈还直夸我长大了,会过日子了。”小郑说。
另外,一些工作忙碌,无暇在家吃饭的消费者,在用餐时应该更多从点菜这个源头就多加留意,控制好量,别点多了。有市民指出,在这件事上,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点菜时要注意量,打包时也要注意量。明明吃不了那么多,却点了一大桌菜,打包带回家结果还是扔掉,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不少市民表示,遏制餐饮浪费就得从这一件件小事、一件件细事抓起,才能堵住一个个漏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