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丹阳|淞沪抗战与丹阳四大名菜

核心提示: 淞沪抗战就与丹阳传统四大名菜有一段渊源。

图为金鸡饭店制作高装细什烩现场。记者溢真摄

 

 

本报讯 (记者 汤剑 蕾溢真 通讯员 陈强)近期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火爆上映的电影《八佰》,不仅成为今年暑期档全球票房最火的一部电影,而且这部根据淞沪会战期间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也引发了人们对淞沪抗战、淞沪会战等在上海地区发生的抗战史实的记忆。比如,淞沪抗战就与丹阳传统四大名菜有一段渊源。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犯上海闸北,遭到驻防的十九路军英勇抵抗,蒋光鼐副军长任前线总指挥。史称“一·二八事变”。

战事爆发前,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恰巧在外地公干。闻讯后,立刻掉头往上海赶。二月初,蔡军长路过丹阳。时任丹阳县长的王继武、公安局长周岐山率地方士绅在县城最大的餐馆——鸿运楼设宴,为蔡将军接风洗尘,摆上了丹阳老陈酒和丹阳传统四大名菜——一刀不斩狮子头、塘鳢炒索粉、高装细什烩和冰糖扒蹄。

席间,蔡军长顾不上吃喝,向各位士绅名流宣讲十九路军将士抗战守土的决心。又因前方军情紧急,实在无心恋座,匆匆吃了一点就要起身告辞。蔡军长的言行让在场的人很感佩,他们纷纷向十九路军捐出钱款以表爱国之心。王县长好像早有准备,他一大早就吩咐鸿运楼的老板采购了大量猪蹄,烧了两大桶摆在一边,浓香扑鼻。见蔡军长要走,便立刻命人将盛满红烧冰糖扒蹄的木桶搬上随行的军车跟着蔡军长上路。于是丹阳四大名菜之一的冰糖扒蹄就被运到了上海抗战前线,犒劳前线杀敌的十九路军将士。

今天,高装细什烩、冰糖扒蹄等丹阳传统名菜的烧法和风味更是丰富多样,长盛不衰。百年老店金鸡饭店总经理、一级烹调师陈荣昌介绍了其中“高装细什烩”的制作:由精选的海参、蹄筋、鱼肚、鱼丸、肫、腰、瘦肉、笋尖、白果、板栗、香菇等荤素原料组合,用烩烧的烹调方法制成,此菜略带汤汁、营养丰富,给人百食不厌的感受。“高装”是指一种高底宽边的碗,盛菜给人以视觉上的饱满,此菜又称“全家福”。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