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巷村:“工农互促”为幸福生活加码

核心提示: 曾经靠吃资源饭的丹北镇尧巷村,下定决心关闭采石宕口,坚持规划先行,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的发展路子,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束旦平

曾经靠吃资源饭的丹北镇尧巷村,下定决心关闭采石宕口,坚持规划先行,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的发展路子,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梦想。

靠山吃山,尧巷曾是采石基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摆脱贫困,尧巷村人很自然地选择了靠山吃山。“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便在尧巷村工作,正式接任书记一职是在2007年。那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般的尧巷,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完全看天,村集体还背负着近200万元债务,根本笑不出来。”尧巷村党委书记严木云回忆道,那时石山是尧巷人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源,“靠山吃山”便是尧巷人生存状态最真实的写照。

昔日的尧巷村,满山的石头,一个挨着一个的采石宕口,朴实的村民大多靠采石谋生。无限制的开山采石,使靠近尧巷的一个个山头成了平地,成了大水坑。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采石有什么不对。炸山、采石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很多山体迅速被炸开,石头被砸碎,然后装上汽车被运往全国各地。而留给尧巷的,是开山采石留下的巨大水坑,像一个个伤疤长在本应该美丽的土地上。

即使是再充沛的资源,也会在“寅吃卯粮”的疯狂开采下,迅速散尽枯竭。“采石的直接结果必然是生态环境被破坏,原来的青山被剃了‘癞子头’,美丽家园也变成了‘灰色地带’。”严木云说。

让环境“雪上加霜”的是,一些致富心切、头脑灵活的尧巷人又瞄上了“挣钱多”的电镀行业,一哄而上的电镀企业,迅速发展到了32家。“电镀企业办得多了,有的人腰包就鼓起来了,但是对环境的污染也加重了。”严木云坦言。

“在采石和电镀行业大行其道的那些年,整个尧巷的生态环境在‘哭泣’,尧巷人也在苦苦等待着发展困局的破解。”严木云说,采石和电镀都不是能走、该走的路,尧巷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绝不是尧巷人所期望的,尧巷人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造山运动”,走上健康发展路

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尧巷建成了工业高地。2007年,尧巷痛下决心,拿采石宕口“开刀”,大大小小的采石宕口被陆续关停。随后,尧巷对土地进行了大面积的平整和复耕。

在此基础上,曾经毁掉石山的尧巷村,开始了工业上的“造山运动”。“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规划了工业园区,建设了基础设施,承接了新桥、后巷、界牌等地的溢出项目,现已集聚了10多家民营企业,涉及电子信息、工具、包装等多个领域。”严木云说,这几年,像天舜工具和佳意包装等园区企业已经不满足偏安一隅和“小打小闹”,而是通过与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生产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走上了“高、精、尖”的发展道路。

除了聚力工业园区建设,尧巷村还依托地处122省道和338省道交界处的交通优势,以及受新桥、后巷、界牌经济辐射的独特条件,引进了滨江国际商城和鑫佳成物流园两个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严木云告诉记者,这两个项目的建设,使得尧巷村开始向多业态、大项目方向发展,创造了“一根扁担挑起两只金桶”的经济现象,对于培植村级税源经济,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档次,富裕当地百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发展工业经济外,尧巷村还积极发展农业。走进大江葡萄园,只见藤蔓上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圆润饱满,散发着阵阵果香。该园主人牟士江在路边摆摊销售的同时,还推出了游客入园采摘葡萄的休闲观光项目,通过美团推广以及靠质量口感积累起来的好口碑,让越来越多的人循“香”而来,体验农家采摘乐趣。

“大江果园是尧巷村引进的优质农业项目,除此之外,今年尧巷还引进了一家庭农场承包200多亩地种植黄桃和丑橘。”严木云介绍,尧巷正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和发展。

民生实事,点“靓”村民幸福生活

记者在尧巷村山脚下自然村看到,一条四通八达的环村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说起道路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喜人变化,村民们喜不自禁。今年58岁的山脚下村村民戴红英说,以前家门口杂草丛生,门前都是沙土路,每年过年时遇上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男女老少都要穿雨鞋出门拜年,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几年,尧巷村村委会出资铺设这条宽阔的水泥路后,大家心里格外开心。

山脚下村位于舟山水库脚下,由于地处山岗坡地,多年来伴随村民的是高低不平的砂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地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尽快通上一条水泥路,改善道路出行状况,一直是山脚下村村民的期盼,但苦于当地村民小组缺乏资金,行路难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近年来,依托村级“书记工程”项目的推进,尧巷村在如今农村水泥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建设,将水泥路铺设到全村各自然村的角落,从而实现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转变。

指着家门前的一处健身器材,戴红英告诉记者,除了修建通往家门口的水泥路和安装路灯外,村委会还在空置的地方安装了文体设施,以供村民锻炼娱乐。“自从装了健身器材后,我们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健身、娱乐,可热闹了!”戴红英说。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大力实施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这几年,尧巷全村21个自然村已全面铺设了水泥路。”严木云告诉记者,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该村还在每个大的自然村的空余地方修建了健身广场,在人口较少的村庄里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大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体生活。

此外,在村庄环境保洁方面,尧巷村每150户配1个卫生保洁员,全村共有16个保洁员。为村里8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均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除了逢年过节,平时村两委干部也常常走访慰问贫困户,全村每年用于访贫问苦的资金就达七八万元。

如今的尧巷村,已从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先进村,荣获“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卫生村”等称号,它的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活力与希望,每一个村民都充满了干劲和力量,昔日的小山村从脱贫攻坚走来,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酝酿着一场更加美丽的蜕变。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