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裕隆
当下,喜欢社交的准老年人往往选择退休后参加社会组织活动或参加各种培训,以丰富老年生活。他们参加养生协会、书画协会、合唱团、舞蹈班等等从周一到周日,几乎天天都有活动。有些社团和培训班还要付会费。因为“赶场子”太多,有些人累病了、累倒了,得不偿失。那么,该如何恰当分配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
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赶场子”超负荷影响健康
66岁的黄英(化名)独居多年,儿女都在国外,老伴十多年前去世。平常寂寞孤独的她为了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2018年参加了社区的锡剧协会和舞蹈队。这还不算,她又加入了老年太极拳协会和老年歌友会,一天要赶几个场子。有时赶不过来,还会受到同伴的埋怨。黄大妈本来就有高血压,一次,锡剧协会要演出,她因为参加太极拳比赛赶不回来,只好请别人来顶替她。回来后本来就很累了,可是第二天偏偏舞蹈队又要排练,她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结果排练半个小时,就感觉头晕,跌倒在排练场。两年多来,黄英一直在来回赶场子。
与黄英相似的李大爷也是如此。78岁的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乒乓球,自己还是老年篮球协会的队长,平时还要组织队员碰头对接,外出参加各类比赛,似乎比专业体育工作者还忙。好汉也怕累过头,两三年后,他感到体力不支,经医院检查是他运动过度,肝部有问题。
“赶场子”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需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生活。过分忙碌,不仅会造成身体不健康,还会带来精神紧张,导致焦虑或抑郁。
有些老年人退休后,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到老年大学“充电”,选择书画、烹饪等课程。68岁的吴大爷在老年大学学习了书画、烹饪、电脑三门课程。他认为,老年人有精力就多学点,多做点,量力而行,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健康第一。
“赶场子”收费繁多不堪重负
让黄英觉得不值的是,在赶场过程中花费不少,“一年要花1万多”。有一回,舞蹈队参加市里的比赛,队长临时让大家每人凑200元买横幅、鲜花、服装等。让她最不满的是,去年5月,锡剧协会为了与南京的剧团搞联谊活动,要求收取活动费,名目多达十来项,包括置装费、音响费、饮食费、旅游费……让她不解的是,明明有一大笔钱,一周后,协会又打着到哪里参加活动的名目向成员收费。
“赶场子”应量力而行
退休后参加些社团,快乐是第一,不需要图虚名,要顾及自己的身体。至于为了排解寂寞,业内人士建议,参加社团和组织,可以先考察队伍的资质,最好的方法是了解队伍是否常参加志愿活动,有爱心的社团一般差不了。
老年人也可以从自身的年龄、特长、兴趣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比如选择几个真心朋友,参加一两个正宗的社团或协会,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