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将多肉做成“多金”产业

核心提示: 工人们正忙着处理订单,将一株株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本报记者 郡玉 实习生 夏冰点

走进胡桥村的勤丰花木种植基地,彷佛走进了多肉的天堂,标准化的连体大棚内,成片的多肉植物映入眼帘,阳光透过种植大棚洒落在花架上,精致的花盆里,各种多肉植物举着肥硕的叶片,煞是可爱,让人看了心情愉悦。工人们正忙着处理订单,将一株株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这片20000多平方米的大棚,是我市面积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2016年,基地带头人徐振铉在胡桥村租了百来亩地,建造智能温室大棚。从栽培、养护到开拓市场,徐振铉不断探索、学习。全自动降温大棚配合专业的培育技术,使基地的多肉植物种类达到百余种,放眼一望,成千上万株成排成片的肉肉像集合的队伍一样,整整齐齐地种在方型塑料格子里,好不壮观。

几盏补光灯、一部手机,在钢架大棚的一个角落,工作人员忙着通过直播的方式向顾客推荐多肉植物。以往基地销售情况一直不错,今年受疫情影响,这里的多肉植物线下销售受阻,为走出这一困境,徐振铉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多渠道销售多肉,开辟了淘宝和抖音两块阵地进行线上直播,把多肉植物搬到了直播间里。基地每天销售上百单,旺季超400单,解决了销售难题。目前,徐振铉已经组建了20人的直播团队,并且还有增加人手、拓展快手等平台的规划。

“在多肉园里工作活儿不累,每天跟花花草草打交道,心情也舒畅。”今年32岁的徐振铉,可谓是多肉的种植“达人”,一路走来,徐振铉的多肉事业越做越大,在沪宁线一带的多肉界小有名气。“按现在的市场,跟普通的花卉、绿植大棚相比,种植多肉同样面积产生的效益要高出很多倍。”在多肉生意火爆时“进场”,如今,全国各地多肉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小多肉正在形成大产业,但徐振铉却依旧能保持住自己的品种和价格优势。他告诉记者,他们基地的优势就是有过硬的技术培育新品种,通过叶插和种子培育两种方式,培育出新的多肉品种,“只有不断地培育新品种,才有在市场议价的能力,从而抬高利润,获得高收益。”

对未来的发展,徐振铉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他又承包了云阳街道350亩地,扩大种植规模,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目标。生产、销售一路向好,徐振铉期望在年底达到3000万元的销售总额,他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