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康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核心提示: 史说郭姓出自姬姓,姬姓郭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源自轩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为黄帝后裔,以封邑为氏。

郭友敏

图为2016年春节郭润康先生寄给作者的生肖实寄封

图为2002年郭润康(前排左4)与丹阳市集邮协会部分理事合影于丹阳

【人物介绍】郭润康,1917年2月生,江苏丹阳人,他始终倡导“大众化集邮”理念,坚持走“集邮、研究、写作”之路,给中国集邮界留下许多珍贵的集邮文献资料,是我国享有盛誉的集邮家。他还靠着自身的勤奋,从药店学徒任至贵阳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2017年3月29日,郭润康先生在贵阳去世,享年100岁。

史说郭姓出自姬姓,姬姓郭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源自轩辕黄帝苗裔周王室宗支,为黄帝后裔,以封邑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郭姓出自夏代郭支和商代郭崇之后裔,以居住地为姓氏。郭与虢同音,是古代城墙外城的简称,得姓始祖虢叔。后周平王再封虢叔后裔于山西太原北阳曲附近,号称“郭公”,其后裔分支迁居阳曲县。秦汉以后,此支郭氏发展成为太原郡著名望族和中华郭氏最大、最重要的支派,故有“天下郭氏出太原”一谚语来形容太原郭氏的兴旺发达。由于战乱频繁,为避战祸的大批郭姓人南下迁徙,开始在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散居,元末明初,朱元璋在安徽凤阳等地依靠红巾军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打下明朝天下,封郭子兴、其弟郭英及诸多郭姓人氏为开国功勋,郭姓家族开始迁居南京,南京郭姓和丹阳郭姓都是从安徽迁徙来的,而南京及丹阳郭姓的始祖是郭子兴及其弟郭英。

郭子兴,汉族。元末安徽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反元民族英雄。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远祖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暖。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出身低微,常受地方官吏的敲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他信奉白莲教,并加入了白莲会组织。郭子兴父子喜与宾客和壮士结交,发散自己的钱财。会元政乱,元至正十二年春,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响应刘福通起事,他与农民孙德崖等率集数千个年轻人起义,趁着黑夜,打进濠州城,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后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郭子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郭子兴亡后,他的儿子郭无叔被韩林儿封为都元帅。临终这支农民起义军,由他的部将朱元璋率领,继承郭子兴的事业。而后推翻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建立了明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感恩戴德,故对郭氏子孙,封官进爵,优嘉礼遇。郭子兴之弟郭英的儿子郭镇还招为驸马。当时,郭氏族人大都定居金陵南京。郭英始祖后裔部分郭姓子孙由南京迁来丹阳定居,丹阳郭姓望族皆为郭英始祖的后裔,繁衍播迁,郭族兴旺。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400万,是全国第十八位大姓,郭润康先生是郭姓千万子孙的一分子,作为我国著名集邮家,郭润康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满清时期,丹阳郭氏宗祠在大南门大街。郭润康于1917年农历闰二月初二出生于丹阳县宝带弄,后郭姓子孙就生活在丹阳东河路和北河路一带。郭润康8岁母亲病故,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郭吉人是一家缎布店的职员,父亲先是搞织布业起家,后在安徽省蚌埠天伦绸布庄工作。当年丹阳县有一所鸣凤小学,称为“洋学堂”,读的是共和国新课本,但学费较昂,郭润康的父辈中只有继父上的是洋学堂。郭润康6岁启蒙进私塾读书,启蒙老师是林子余先生,他是一位晚清朝的秀才,与郭家相邻,故郭润康拜在其门下。郭老先生回忆第一天上学,要给孔夫子磕头,要请老学生每人一杯花生桔皮红糖水,就算正式入学了。直到郭老15岁出门当学徒,十年寒窗,都是之乎者也。在私塾,郭润康读了很多书,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后来增加了《幼学琼林》、《秋水轩尺牍》,后期还读了部分《左传》、《诗经》。由于私塾老师只重背诵,不重讲解,显得枯燥无味,可谓典型的读死书、死读书。其中只有《幼学琼林》与《秋水轩尺牍》,用四六骈体写作,读起来多少有点兴趣。郭润康的童年在旧中国一个闭塞的小县城里度过,生活单调、贫乏,不过打弹子、放风筝、捉蟋蟀、踢毽子、捉迷藏给他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夏夜乘凉,听听大人讲故事,偶尔欣赏到街头卖唱的琴声。每逢新年,信佛的伯母去烧香,便带他去逛庙会,可欣赏到猴戏、武术、木偶表演,也可看看西洋景等。还有许多零食,花上几个铜板,就能品尝到酸甜咸辣的小吃。郭润康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庙中吃斋饭,每人交银毫一枚(二角),可吃到一餐“罗汉菜”,每桌8人放四碗,两人对角享受1份。菜是用18种素菜,一层层往上堆成,取义18罗汉而命名,味道非常好,一下子能尝18种佳蔬。

童年郭润康唯一的文化生活是集香烟画片,当时的香烟每包都附有一枚画片,图案众多,有故事、鸟类、生活用品等。这种画片具有招徕顾客的宣传作用,有的烟厂还做广告,如集齐一整套可兑换一辆自行车,所以大人小孩都热衷于收集。香烟画片也可互相交换,与交换邮票的方式一样,这就为郭老后来的集邮起了触媒作用。当他离开家乡时,所存的许许多多香烟画片就留下给弟妹们玩。8岁那年,郭润康的母亲去世,两个弟弟夭折。正值中年的父亲丧偶失子,悲痛可想而知,于是将他寄养在三叔郭绍春家,小妹妹素娥寄养在姑祖母家。他到三叔父家后,一住就是7年,并改称叔父母为继父母。叔父在蚌埠大隆绸庄任司账。这是一家在当地收购“线春”(即绸子),然后批发给上海、南京、苏北、安徽等地的绸布店,故经常要与各地客户有书信来往。每月月底,特别是三大节(端午、中秋、春节)来临之前,要寄账单,信件多时,继父就叫他帮他贴“龙头”(即邮票)。他拿出来的是小本本,上面夹有1、3、5分等面额的邮票,用时撕下。这种邮票小册子(相当于现代的小本票),封面有黄有绿,绘有简单的稻穗图案,中写《中华邮局邮票册》的名称,并不太美观。“龙头”用完之后,封皮就当废纸丢了。他继父所备邮票小册子存在抽屉中,行囊中也放有,因他经常外出催收货款,旅行时使用方便。这是郭润康童年时对“邮票”的最初印象。他当时年幼,未闻有集邮之事,父辈们也不懂集邮,由于启蒙乏人而与“方寸”无缘。当时邮票俗称“龙头”,这是沿袭清朝龙图邮票而来,而“龙头”又起源于“人头”之称。到1895年之后,清朝已亡了多年,龙图邮票亦在通信领域里绝迹,但在他的家乡仍然流行“龙头”的叫法,可见习惯势力的顽固。“龙头”图案是一只扬帆顺风前进的帆船,从此郭润康对油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1年,当时郭润康父亲在安徽蚌埠天纶绸布庄任职,后来又在大的织布厂工作,到蚌埠后,他与上海五洲大药房蚌埠分店经理韩焕卿先生相友好,于是改弦易辙,将郭润康推荐至五洲药房蚌埠分店当学徒,时年14岁。“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润康随五洲大药房迁徙先后辗转赴武汉、广州、梧州等分店工作,最后转到贵阳定居。“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在战乱中郭润康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有一段难忘而艰辛岁月,而他很少与他人提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磨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郭润康一生以“实事求是和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生准则,百年工作、生活、集邮实践告诉人们:人生在世,既要自己快乐,更要让别人快乐,让更多的人快乐!他在86年的集邮生涯中,一直为普及集邮知识,传播集邮文化努力地工作;热情帮助支持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开展集邮研究,是中国广大集邮者的良师益友,为我国集邮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曾被评为“中国十大集邮家”之一,成为泰斗级集邮人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与世无争,潇洒自然。”是郭润康工作之道、事业之道的核心精神。1951年以后郭润康先后在贵阳市医务工作者协会联合诊所、贵阳市卫生局直属门诊部、贵阳市中医院药剂科、贵阳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多部门单位工作过。1985年6月,68岁退休。由于我国大学职称评定中,受学历条件限制,郭润康到退休时都没有评为副教授,他从无怨言,照样任劳任怨工作,认真务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直到退休后,1988年,71岁的他才被补评为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淡泊名利”的郭润康还多年潜心研究医药学,对我国医药学的研究尤其对中医药的研究和教学作出过重要贡献,发表过许多论文论著,是贵阳中医学院的优秀教授、我国知名的医药研究学专家。

“诚信和谐,顺其自然;承担诺言,友善交友。”是郭润康的待人处世之道、交友之道。郭润康很多年前就毅然数次把自己珍贵的全部邮票、邮刊资料等分别无偿捐赠给国家纪念馆和集邮个人,为的是让自己的集邮心血有个好归宿,让集邮事业传承下去。集邮对郭润康来说,是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对集邮的兴趣甚至达到痴狂的地步。自他15岁开始集邮以来,从未间断,即使是在文革时期,也未曾停止过。他认为,集邮就是一种文化收藏,也是一种文化消费,集邮花钱买的就是鉴赏,陶冶情操,而不是去看它增值与否。看市场集邮不是真正的集邮,真正的集邮爱好者,是不参与市场炒作的。郭润康坚持集邮,不管邮票全与否,珍贵与否,遇到什么就集什么。当然,享受集邮的乐趣,并不是郭老集邮的全部。他认为,个人之乐是小乐,只有众人之乐才是大乐。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将这种高雅的文化最大限度地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集邮带来的乐趣。

郭润康人品高尚,诚信待人。他在自己单位分房、升工资晋级方面,始终谦让他人,不争不求;文革动乱后,由于长期没有调整工资,郭润康三次调整工资都有机会晋级,他先人后己,三次把加工资的机会让给单位同事。单位分房子,郭润康总是不争不要,随其自然,长期一直住在一楼二居室房子里。对亲朋好友,对同事同仁,对集邮朋友、对家人子女,郭润康以友善待人、处处替他人着想。无论是达贵贤人,还是布衣百姓,郭润康有信必复,有求必应,他与600多位邮友有通讯书信来往,诚心对待每一位邮友,每年要复信数千封,数十年如一日,许多佳话美谈在民间流传,体现了中华儿女传统美德和诚信和谐的高尚品德。

郭润康的养生之道、长寿之道是布衣百姓的大众化养生之道。健康长寿,归根结底得益于他的修炼自我。郭润康每天生活起居有规律,睡眠饮食有自己的好习惯,粗茶淡饭、居简一楼;少吃药不吃保健品;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给邮友写信数十封,都是手工写,字迹工整清秀有劲,动脑又动手,练笔又健身,本身就是在动静结合地坚持养生保健,终使郭润康成为百岁世纪老人,

一介医贤千载逢,百岁邮圣万人颂;耕云播雨助友乐,青松红梅长寿公。郭润康先生一生始终淡泊名利、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崇高理念,诚信待人、乐于助人、集邮快乐的高尚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郭老的人生之旅并非璀璨如虹,绚丽耀眼,但却澄明似水,质朴感人。平凡孕育伟大,普通人的精神有伟大的闪光点。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