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游走红,带火“野餐经济”

核心提示: 初夏时节,约上三五好友踏青野餐。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休闲方式愈发受到市民们的青睐。

本报讯(记者 马骏)初夏时节,约上三五好友踏青野餐。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休闲方式愈发受到市民们的青睐。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城市周边,来一场野餐之旅,拍几张美美的照片、拍一段有趣的小视频分享到社交网络。

疫情放缓后,户外聚餐成风潮,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如受到疫情影响,人们宅家时间太久,希望能够到户外多“透气”,能够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另外,相比去各大旅游景点,到郊区公园野餐的成本更小,而且尽管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但一些市民出游仍然不敢去拥挤的景区,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预算也不得不一再压缩,这些原因的存在,都让户外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市民潘云是一位二胎妈妈,上周,她约上三五好友到上湾水库附近野餐。“我也是看社交网络近期经常有人分享野餐的照片,觉得她们拍的都很好看,所以就跟几个闺蜜提了野餐的想法,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立马分头准备野餐垫、餐具以及各种食品。”潘云说,初次尝试户外野餐大家就都爱上了,拍的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也收获了一堆点赞。

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天气多晴朗,不少市民纷纷去往城市周边郊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在微信朋友圈中,经常能看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惬意地品尝美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现在差不多家家都有车了,带个帐篷、带点吃的出门也方便,尤其是假期里,选个离市区不远的户外,最好是有草坪有树荫的那种,铺上野餐垫,摆上好吃的,大家席地而坐边吃边玩,这种新的放松方式确实让人非常享受。”市民郭先生表达了对户外野餐这种休闲方式的认可。

野餐这种看似普通的出行活动之所以愈发受宠,其实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野餐铺开的已经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富足的生活,享受的也不仅仅是难得的悠闲时光,更是和家人、朋友们建立情感链接的过程。业内人士认为,野餐可以生成新的场景,对长期在室内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算得上是一个新的空间。

对于不少市民来说,相比野餐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拍照和修图所带来的社交乐趣。“生活需要仪式感,而野餐正好就是对精致生活的记录。我本身爱好摄影美学,所以每次野餐准备的食品也罢、道具也罢,都是比较具有文艺范的,将照片上传后,就会有很多网友问我用的东西是在哪儿买的。而给他们推荐这些东西后,也可以让他们在野餐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小资感,我觉得也挺有成就感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她身边有很多年轻人都偏爱文艺小资范儿,并且乐于为这种消费买单。

记者浏览多个短视频平台发现,一段野餐视频、一张野餐照片就能带货的情况比比皆是。记者点开某网友发布的短视频,在短视频下方的“评论”中,满眼都是“求野餐垫链接!”“拍照用什么App,选择哪个滤镜?”“这么可爱的杯子是在哪里买的?”“野餐篮买大号还是小号合适?”之类的评论。记者注意到,一些视频博主采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与家人或朋友的野餐经历,视频中直接添加了野餐包等商品的优惠购买链接,带货量相当可观。

不过,“野餐热”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也需要防范。比如有的人过于注重户外游的“打卡”功能,实际上野餐只不过是为了摆拍,看重拍照和修片带来的社交乐趣并没错,但消费不能舍本逐末,要切忌华而不实。另外,也要防范“野餐热”对大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一些热爱户外聚会的人,在野外野炊、烧烤时,可能存在践踏草地、砍伐树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户外聚会之后,一些人还可能不会对聚会产生的垃圾进行清理。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游客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环保意识。生活中,大家要善用“野餐经济”,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也要防范“野餐热”过热、过火,必须规范“野餐经济”,防范“野餐经济”衍生的副作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