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头顶上的安全”,不是一件小事

核心提示: 记者走访发现,近些年,高空抛物现象虽大有改观但仍时有发生。高空抛物何时了?如何守护我们“头顶上的安全”呢?

图为某小区从楼上扔下的一袋生活垃圾。

记者 李潇 摄

本报讯(记者 李潇)随着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的一些生活陋习渐渐被摒弃,文明之风越发深入人心,但还是存在极少数不文明的个例。近日,住在阜阳路附近某小区的臧先生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反映,称他晚上下班走到自家楼下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掉在他脚边,着实吓了他一跳。记者走访发现,近些年,高空抛物现象虽大有改观但仍时有发生。高空抛物何时了?如何守护我们“头顶上的安全”呢?

记者走访:大有改观但并未消失

22日上午,记者来到臧先生所住的小区看到,小区地面没有生活垃圾,卫生状况较好,但小区门卫周师傅告诉记者,确实不时有居民从楼上扔垃圾下来。“昨天晚上就有居民从楼上扔下一袋垃圾,可能是准备扔进楼下垃圾桶的,但扔偏了。”周师傅说,近年来,小区高空抛物现象大有改观,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记者走访附近另外一小区时,小区保洁员说,早上打扫卫生时,地面有不少垃圾,不时还会有垃圾从楼上飘下,“虽然都是小垃圾,但还是会影响小区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开发区一小区记者看到,宣传栏上贴着关于高空抛物危害的宣传单以及禁止高空抛物的倡议,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居民素质的提高,高空抛物的现象基本没有再出现过。

物业:加强管控的同时还需自我约束

采访中,多数居民和物业人员表示,高空抛物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虽有相关法律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有居民认为,高空抛物很难找到抛物者,哪怕是知情人,也会考虑到邻里关系等因素而不配合。物业工作人员认为,杜绝高空抛物,除了小区物业加强宣传和管理外,还需居民的自我约束和积极配合。“不管是贪图方便、还是不小心导致物品坠落,其实都是个人责任感的缺失。”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说,“小区的卫生及安全和每一位居民息息相关,只有大家做到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感,高空抛物现象才能完全消失,才能保证小区业主‘头顶上的安全’。”

律师:高空抛物违反公共道德,也属违法行为

律师表示,高空抛物不仅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也属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人们对这一行为的严重性认识往往不够,这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强化,广泛教育和警示人们严格自律,戒除抛物陋习。监控和处罚等都只是治理的手段,真正要杜绝高空抛物,还需提升居民整体对高空抛物危害性的认识,如果每个人的文明意识都提高了,能够自我监督,高空抛物自然会慢慢消失。”该律师说道。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