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4月16日上午,《丹阳市民卫生10条》正式发布,其中有一条为“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人多不要凑热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我市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不管是医院、银行还是商超、餐馆,众多的公共场所都出现了“一米线”的身影。
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少市民表示,“一米线”是提示线,也是安全线、文明线,更是道德线。在市区一家超市,收银台、称重台、生鲜区域、超市入口等顾客容易聚集的区域都设置了“一米线”,现场有工作人员引导顾客按照“一米线”排队购物。“我们希望公共场所设‘一米线’能成为常态,而市民们按‘一米线’排队能成为习惯。”该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近日,在开发区一银行网点门口,不少市民正在有序排队。“地上画了线,大家按照线排队,保持好距离,这样做对谁都好,都是为了健康嘛!”市民王先生说,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成了外出的标配,“一米线”则成了排队的标配。该银行网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营业网点作为直接接触客户的重要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银行工作人员会有序引导客户,避免客户聚集,确保客户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一米线’在我们这儿一直都有,过去客户排队等候时,大部分人也都会自觉遵守‘一米线’要求。不过,那会儿,大家是出于个人隐私安全,现在,‘一米线’还是一条涉及健康的安全线,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有着双重意义。”该工作人员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和他人保持一米距离,不仅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是在守护健康。
在街头一家药店,记者注意到,市民排队买药也会自觉保持距离。“我们好像已经习惯排队时和别人保持距离了,有序排队、选药、付款、取药,整个过程可能会慢一些,但很安全。”正在排队买药的陈女士说,不少市民反映,特殊时期,“一米线”被赋予更多含义,承载了更多尊重,“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接触,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疫方法。”
在我市一家农贸市场,菜摊、水果摊、肉摊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摊位前,虽然没有“一米线”,但大家也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到人多,我们就稍微避一下,自觉性很重要。”一位市民说,“现在咱们丹阳虽然比较安全,但我觉得还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毕竟疫情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小心一点总是好的。”
有专家表示,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是避免感染的有效方法。目前,随着全面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性增大,人员聚集越来越普遍,彼此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也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关键。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觉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已经成为他们外出的安全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