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坤泉老味道饭店早餐消费现场。
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苏成)清明时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潜藏已久的餐饮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不少丹阳市民选择全家出动“尝鲜”,有力推动小长假餐饮消费市场回暖和提质。
逆风开张,清明假期尝到甜头
3月初堂食“解冻”,正当一些餐企观望是否恢复堂食的时候,不少餐企都已“逆风”开张了。吃饭,最好有优惠活动。清明小长假,为了吸引食客,丹阳的一些餐企都利用了这段时间加强了江鲜菜、小龙虾等的优惠促销,比如李家大院清明期间除了原有的吃河豚送刀鱼活动,还能预约龙虾宴,共有8种口味的龙虾,现烧现卖,既可堂食,也能外送。全聚福酒店的江鲜菜堂食和外卖在清明小长假期间都明显回暖。水中仙的煮海台式火锅、春季新品菜等小长假期间都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王府酒店小长假期间则推出了青团、米糕、包子等纯手工点心礼盒,适应消费市场需求。
4月5日,白领小曾和女朋友吃完饭结账时,使用了两张餐厅的“代金券”。“其实两个人点三个菜差不多了,但我们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出来吃,意义重大,所以就点了很多,但很实惠。”小曾说,餐厅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也很到位,消费实惠又放心。“疫情总会过去,生活总会继续。”坤泉老味道的王经理说,复业之初餐厅每日营业额只有几百元,而依托口碑传播和人气回升,清明小长假餐厅客流量提升了40%左右。“在家苦练厨艺之后,丹阳市民还是更愿意出门吃饭,开启吃货模式。清明小长假或许正是市场等待已久的补偿性消费的进阶。”
小店复苏要看“风向标”
作为复工后的首个小长假,清明小长假期间的消费热潮极大地恢复了餐企经营信心。“生意有起色了!小长假头两天的营收比上一个周末提升了15%。”开发区一家面店店长晓丽说。作为“久经沙场”的餐企掌柜,晓丽有不少指标用来衡量生意好坏。招牌牛肉拉面是该店的招牌产品,深得不少“吃货”喜爱。
晓丽将牛肉拉面的销量视为堂食回暖的一个“风向标”。晓丽说,一口锅一般能煮七八碗面,而清明假期头两天,就有人排队等面了。小吃店,讲究的便是速度和翻台。据晓丽介绍,目前面店有50多个就餐位,清明小长假中午就餐高峰期能全部坐满,每张桌子翻台频次达到了两次。
“家庭消费”促进中高端餐饮消费扩容
清明假期,中端餐饮品牌的堂食消费也出现回暖迹象。位于我市一家城市综合体的餐厅内,平时多为上班族用餐,而这个清明假期,却迎来了不少家庭就餐。餐厅店长告诉记者:“从4日晚餐、5日午餐堂食消费情况来看,营收恢复到往常节假日的50%左右”。
主营淮扬菜的天禄人家酒店丁经理告诉记者,节假日多为家庭性消费,今年清明小长假前两天,家庭餐饮消费比例快速增长。为了迎接清明小长假家庭消费高峰,餐企花足心思。“对很多家庭而言,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全家外出就餐。因此在产品结构上,我们推出了青团等多款春季时令菜肴。”李家大院、东吴大酒店老总说,清明是一个重要节气中国自古有“春食”的习俗,这次上架了青团、春笋腌笃鲜等时令菜和小吃,给丹阳消费者带去浓浓春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