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网格长说抗“疫”路上的“酸甜苦辣”

核心提示: “张阿姨,今天你们楼栋有从外地回来的居民吗?”“王师傅,您家孙子要是从外地回来一定要告诉我啊!”……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景霞霞

“张阿姨,今天你们楼栋有从外地回来的居民吗?”“王师傅,您家孙子要是从外地回来一定要告诉我啊!”……3月27日下午,凤美新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第八网格网格长胡国芳来到玉乳泉小区,遇到居民便会询问他们家中的相关情况。虽然最近小区出入口不再设卡点,但胡国芳依旧每天会到小区里转一转。

1月26日大年初二,胡国芳便开始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在第八网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他所负责管理的网格情况较为特殊。“第八网格包括玉乳泉小区、砖瓦新村,共有住户581户,老年居民和外地租户较多,大概占了80%。而在这80%中,外地租户就有200户左右,所以疫情防控工作做起来比较棘手。”胡国芳说,由于外地租户大都会回家过年,之后再返丹工作,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第八网格疫情防控的工作量。

“从1月26日开始,我就和网格员、志愿者一起对网格内各小区楼栋进行摸排,大规模一一摸排就进行了5次。”胡国芳说,第一、二轮的摸排是确认居民是否常住,然后进行登记。之后的摸排重心会转移到非常驻居民家,确认是否有家人从疫区回来,如果有就要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人员对居民进行医学观察、安排居家隔离。

对于居家隔离的居民,胡国芳和志愿者会为他们代办一切需要出门的事情,比如倒垃圾、买菜等。“大多数居民还是很配合,但也遇到过特殊情况。”胡国芳说,2月8日,一位从安徽返丹的居民回到小区,他得知后上门劝说其居家隔离,但被拒绝了。第二天,胡国芳和社区其他几位工作人员又上门做工作,苦口婆心劝说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只能请来该居民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劝说,最终该居民才同意居家隔离。

隔离期间,这位居民的邻居有一些担忧,曾多次打电话到相关部门反映。胡国芳上门了解后得知,原来居家隔离的这位居民经常将装了垃圾的专用垃圾袋放在门口,对门的邻居害怕会因此影响到他们。于是,胡国芳劝说这位隔离的居民将垃圾放在家里,他们也增加了上门帮忙扔垃圾的次数。

之后,遇到和这位居民一样对居家隔离不大理解的,胡国芳一方面宣传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让这些居民了解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另一方面,和网格员、志愿者一起,做好这些居民隔离期间的各种服务工作。

虽然疫情防控期间遇到了一些阻力,但胡国芳说,绝大多数居民都十分配合,并且还经常给他们带来感动。“听说要在小区设立卡点,很多居民报名担任志愿者,其中还有不少老年人,让我很是感动。”胡国芳说,除了入户摸排情况外,他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在小区出入口轮班执勤,“几乎每个居民进出,都会给我们加油打气,道一声‘辛苦了’,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这成了我们防控疫情的动力。”

3月初,我市实行健康码出行,胡国芳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居民申领健康码并正确使用。因为网格内的老年人较多,那段时间,基本每天都会有老人找到胡国芳,请他帮忙申领健康码,用胡国芳的话说,“申领的一套流程说到口干舌燥,打印健康码的微型打印机也没有停过。”

近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上班时间,胡国芳基本都在居委会办公,而一有空闲,他就会去小区转转,询问是否有人返丹。“大家两个多月的努力,才换来了小区的安全,不能前功尽弃。”胡国芳说,这两个多月来,他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时刻准备着,只要手机一响,他就会立即查看信息。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防疫工作,胡国芳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忙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吃午饭,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虽然辛苦,但他说很值得:“我在社区负责的是综治民调方面的工作,帮居民解决问题,我感到很充实,而这段时间以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网格里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这让我内心很踏实。”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