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头转战新能源汽车领域

核心提示: 随新能源技术不断入侵,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慢慢被电动系统所取代,其中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渐入尾声,越来越多传统零部件巨头摩拳擦掌,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并购,成企业转型的捷径

随新能源技术不断入侵,传统内燃机技术正在慢慢被电动系统所取代,其中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成为众多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博格华纳先后于2015年、2017年收购了美国雷米电机和英国Sevcon公司,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以迎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博格华纳成为了一家既懂内燃机又懂电机的供应商。

去年4月,博世与瑞典电堆制造商Powercell结盟,双方将共同开发适合批量生产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技术,以供应全球汽车市场。去年11月29日,博世中国氢燃料电池中心在无锡奠基,从而为未来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转型正在加速,如何通过有限资本投入,把准技术方向的脉门,且迅速抢占市场成为每个传统零部件企业都不得不修炼的一门功课。

抱团取暖 共担风险

西门子2018年宣布与Northvolt合作研发、生产优质的锂离子电池,电装和爱信精机于去年4月共同出资成立了生产电动车驱动模块的合资公司BluENexus;去年11月,采埃孚也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合资企业谅解备忘录,旨在成立一家专门从事汽车专用电机及其部件生产的合资公司。

同时,为提升与整车制造商间的合作黏性,分担研发成本,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在升温。

现代汽车公司与康明斯公司(CumminsInc.)于去年9月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合作评估研发电动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并将此类系统进行商业化的机会。

宁德时代去年7月宣布与丰田汽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给和发展进化领域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双方还在电池新技术开发、电池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开始进行广泛探讨。

加速建厂 抢占未来市场

当技术脉络基本把准,产能布局变成了商业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新兴技术快速普及当下,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充足的产能快速满足市场所需,谁便能在产业变革的后时代登上王座。

去年9月,汽车天窗供应商伟巴斯特宣布,其在位于德国雷根斯堡地区的希灵(Schierling)工厂已开始生产动力电池总成。在中国,去年4月伟巴斯特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浙江嘉兴新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该项目具备年产6万套动力电池包的生产能力,计划在2020年初便开始投入生产;去年9月,又在其武汉原有工厂的基础上,投入5000万欧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新建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天窗以及电加热器、充电解决方案产品。

与伟巴斯特一样,加速在新能源领域产能布局的还有电装。去年5月,电装宣布将在中国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工厂。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将分两期投资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在黄阁镇新建用地规模约为10万平方米的华南新厂区,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

项目将于今年6月28日动工,预计2021年开始投产,2022年实现量产。

越来越多传统零部件巨头选择调整或剥离传统业务,积极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通过并购实现快速转型,还是通过抱团取暖共同进退,都是不同企业为迈入这一领域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未来更多企业的入局,我们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