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裕隆 摄
你是否还记得,童年过年过节或是在庙会,我们总能看到有摆摊的老艺人做糖画,这些手艺人制作出来的“好东西”,不仅在视觉上是一种享受,而且还很好吃。如今,这样的手艺人已很少能见到了,而在司徒镇固村,就有这么一位糖画师傅,他三十三年来坚守老手艺,用一勺糖浆,画着自己的“甜蜜”事业。
跟随岳父学糖画
糖画是门技术,也是门艺术。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以麦芽糖为材料来进行创作的。年近六旬的李记军老家是丹徒,1970年在河北邯郸永年县随养父生活。上世纪80年代,李记军在河北邯郸师承岳父的手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岳父用糖稀制作十二生肖画,勾勒点缀,行云流水。“我当时看着老丈人高超的糖画手法,觉得很是神奇。”那时候李记军决定跟着岳父学习制作糖画。
跟随岳父学习后,李记军坚持天天画,不断磨练自己的糖画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就开始独立摆摊,做起了糖画生意。在河北多年,每天在学校或公园门口摆摊,之后,又在石家庄、邢台等地做糖画、吹糖人多年。2000年,因子女来到丹阳打工,他便来到司徒镇摆摊经营生意。近几年,他主要在句容、宜兴和旅游景区摆摊。
干一行爱一行
制作一幅糖画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很多技术,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凭空想象,还需要手法迅速利落,保持连贯性。多年来,李记军不仅创作了十二生肖以及各种动植物的形象,还不忘提升自己,请教老艺人、提升自己的糖画技艺、学习画玩偶等。
李记军坦言,做糖画很辛苦,自己多年都是骑着摩托车外出摆摊,一日三餐都是简单解决。前年春节期间,他早上6点出门,忙到深夜才回家。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卖糖画不挣钱,李记军为此还做了两年的装潢生意,虽说收入比卖糖画高,但自己总感觉不自在,于是他又拾起了老本行。李师傅做糖画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有3000~4000元的收入。“现在临近春节,很多商家已经开始邀请我做糖画了,马上又要忙起来了。”
传承文化
从小就对糖画有着特殊情感的李记军,在经营自己的“甜蜜”事业之余,2017年还加入了我市艺术协会,参加乡镇、学校举办的公益活动,教孩子们制作糖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糖画手艺传承越来越少,儿时的糖画已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干这个,辛苦不说,还不挣钱,但是我的女儿和孙子对这门手艺比较感兴趣。”李记军表示:糖画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现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糖画,也希望这份老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