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民生,精准点击民之所盼

核心提示: 昨日,丹阳迎来了2019年最后一波冷空气。曲阿大地寒潮来袭,会展中心内却暖意融融,为期一天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此召开。

发展和民生,精准点击民之所盼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侧记

本报记者 陈静 云莹 蒋玉 丽娜 旦平 丽萍

昨日,丹阳迎来了2019年最后一波冷空气。曲阿大地寒潮来袭,会展中心内却暖意融融,为期一天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此召开。

“坚定不移强发展,全力而为优民生。”会场内,党徽熠熠生辉,红旗鲜艳如火。市委书记黄春年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坚决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的动员令。“精准把握形势、提升发展热度、聚焦全面小康”成为全会分组讨论的主旋律;强攻重大项目、坚持“亩均论英雄”、引导金融回归实体、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补齐民生短板、凝聚发展合力……一个个关键词汇,为丹阳2020年发展定调,更为全市百姓绘就更美好的蓝图。

“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丹阳大有可为。”话成效、讲形势、谈认识、谋发展,与会人员竞相发言,会场内外氛围热烈。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精准点击“民之所盼”,思想在这里统一,方向在这里明确,力量在这里凝聚。言语间,大家更加主动地“试”,更大力度地“改”,更有魄力地“闯”。与会同志表示,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勇担历史使命,善作善成当好排头兵;需要新的作为,更需要苦干实干。

》》实干出成绩,丹阳这一年不易

“2019年预计实现GDP1285亿元。”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全市上下不断向前奔跑的力量与汗水。

这一年,我市以“稳”的格局、“新”的活力、“好”的势头,交出了一份闪亮而扎实的“成绩单”:4个超30亿元重大项目签约落地,34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600余亩,整治违法用地1280余亩;4家企业入选江苏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3家;77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314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55.2%,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31.3%……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高水平民生的均衡发展、精准扶贫的明显成效,这些都令与会者对丹阳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9年成功签约3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为历年之最。”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涛对2019年的招商引资答卷表示肯定。他认为,2019年我市项目招引取得可喜成效主要源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上下联动这三方面因素。他相信,在新的一年,我市若能加强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相关项目与企业的招引力度,完善相应激励政策,做好配套服务,丹阳定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龙也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过去一年,我市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与矛盾,对此,市委市政府敢于正视,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了2020年“促发展、保民生”这两大工作主题,贴近丹阳实际。在促发展上,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对外多次组织考察学习,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内则持续优化证照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升惠民惠企的速度与质量。接下来还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等写好“发展文章”。

“重大产业项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要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市科技局局长王小南认为,报告对明年项目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自身工作职能,王小南希望在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可以对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认识,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上积极争取资源,对内做好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自揭短板”是为了追求更大的进步。报告指出:从群众满意度看,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社会安定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全面性要求看,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报告在大会上主动‘揭丑’,坦言丹阳发展的‘短板’令人振奋,这展现了新时代丹阳的新担当,也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如磐石的政治定位、统揽全局的战略谋化、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与会者有感而发。

“尽管我市部分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已接近或赶上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但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通读报告,与会人员深切感受到,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对当前丹阳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客观准确,对明年发展的“施工蓝图”也更“贴合实际”。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符合发展要求,是一个讲政治、求真务实、凝聚合力、从严要求的报告,为丹阳发展指明了路径。会后,要迅速凝聚力量,清晰发展举措,用报告精神抓好今后工作。

数据与成绩见证了2019,举措与蓝图勾勒出2020。讨论中,与会人员渐渐产生了共鸣,并达成共识:唯有直面问题,方能“攻坚克难”。

》》发展与民生同行,合奏“稳中求进”最强音

“报告明确了项目为王不动摇,为我们项目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吹响了强攻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强市的集结号。”副市长、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杨文军说,2020年,市经济发展局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关键,科学剖析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劣势,找出薄弱环节、发现突破口,分类施策做好项目谋划;通过抓好产业准入、合力配置资源等把好项目落地门槛,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助力全市经济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执政当爱民,民生连民心。从这份工作报告里我读出了人民的分量。整个报告共23页纸,其中‘强发展’讲了3页纸,‘优民生’讲了5页纸,这种把人民利益贯穿于整个工作思路的执政理念,折射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情怀。”市档案馆馆长张佳俊说。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尤为重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荆健康说,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将重点在解决相对贫困上下功夫,做到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报告指出:“抓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全市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上更加担当”。丹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俊华表示,丹北作为全市三大板块之一,使命在于强产业,责任在于争先进。2020年,丹北将自觉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位置、强担当,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全会提出的加快编制‘能用、好用、管用’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我们绘就了一幅五彩缤纷未来城市的美丽画卷,也增强了我们的发展底气。”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主任谢安坤认为,科学的规划需要刚性执行,一方面要秉承“谋远”与“谋实”的精神,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一张蓝图画到底;另一方面,要加大依法办事履责力度,通过人大监督、部门监察、市民监管等途径,真正把城市总体规划变成现实模样。

2020年,我市将在稳中求进中唱响发展与民生的主题,让发展与民生成为最响亮的音符。

》》紧扣主题,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步伐、实现“变道超车”,实现丹阳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报告指出,丹阳要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以“质态提升年、制度优化年、效能革命年”为关键,紧扣主题,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宏伟的梦,我们要以梦为马、扬鞭奋蹄,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图景;十九届四中全会是革新的势,我们要顺势而为、敢破敢立,把发展堵点转化为改革亮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远航的船,我们要借船出海、奋楫扬帆,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次大会,触及问题之深入、形势分析之深刻、思想认知之深邃,让与会同志深深为之震动、为之感染、为之精神面貌一新,大会的发展节点意义,也被大家热烈讨论。

“此次全会是丹阳站在发展新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主题明确,意义深远。”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华表示,明年将有丹北实验初中等十几所学校开工建设,我市在抓好质量的同时,还将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我们要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放’上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放出丹阳活力,在‘管’上更加突出部门联合,在‘服’上更加突出便民,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尹核威表示。

“我们将聚焦‘作风效能革命年’主题,把人民群众渴望过上小康生活的‘丹阳梦’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肩负的‘丹阳使命’,在转作风、优环境中铸忠诚,在提效能、强机关中显担当。”市级机关工委书记张洁说。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勇担使命,善作善成”,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青华指出,大力发展民生要补齐文化短板,集聚文化力量,媒体要作为文化引领的第一载体,抢作为,善作为。省丹中党委书记、校长朱禾勤表示,立足省丹中实际,全校干部师生将主动作为,全力高品质推进示范高中创建,全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改革创新的姿态,无愧于全市人民对省丹中的期待。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要加快发展,牢牢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快‘三区三园’建设,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我们要搭乘好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机遇,找到自己的工作路径,把丹阳这艘船驶向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在聚焦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拥有的坚实产业基础和优越地理条件,丹阳没有任何理由放慢发展的脚步;面对新时代的竞争态势,每一个丹阳人都应该有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催人奋进的话语回荡在与会同志的心中,将在曲阿大地汇聚成发展最强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