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市场乱象多需谨慎

核心提示: 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凭借强大的“带货”能力,成为各路商家不断追捧的“宠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网红带货”市场背后其实存在不少乱象。

虚假宣传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播数据造假成灾、付款方式随意、退换货维权难……

“网红带货”市场乱象多需谨慎

本报讯(记者 马骏)“我在某网络平台上看到相关直播后买了一份苹果,带箱3千克,主播称单果直径不低于7.5厘米,然而收货时,一箱12个中有一半低于7厘米,跟主播说的大相径庭。更令人恼火的是,我把个头大的苹果切开后,看到苹果核附近竟然有腐烂的现象。”谈起近日自己的购物经历,市民赵女士非常气愤地说道。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凭借强大的“带货”能力,成为各路商家不断追捧的“宠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网红带货”市场背后其实存在不少乱象。

“网红效应”不可小觑,如今,“网红”的一举一动不经意间就会引发一阵狂潮。时下流行的“网红带货”则为不少商家提供了一条“走量”捷径,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更是凭借流量入口优势,成为服装、化妆品、日用品、食品等行业广告投放重地,而活跃在这些平台上的部分“网红”则成为“行走的广告牌”,展现出强大的“带货”能力。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网红带货”主要存在虚假宣传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直播数据造假成灾,暗藏灰色产业链,付款方式随意,退换货维权难这几类“坑”。

在多个短视频、直播平台上,记者看到,一些天花乱坠的夸张宣传,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日用品、食品等领域,有的购买“现场”热火朝天,评论却“哭声一片”。很多人听信虚假宣传,都曾购买过“网红”力荐的“爆款”,但是产品到手后才发现,不少产品是“三无”或高仿产品,甚至在使用后引起身体不适。此外,记者了解到,通过宣传推销,让人产生购买欲望的过程被称为“种草”。而事实上,代写代发“种草”内容的团队,会根据商家需求,编造带有亲身体验感的宣传软文或视频,以此来误导消费者。

记者随后在QQ群中搜索“刷数据”“直播”等关键词,出现大量针对各大网络平台刷数据的群组。记者随机加入一个群,发现刷粉丝量、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浏览量、观看人数、直播间互动人数等数据的广告铺天盖地。在这个QQ群里,多位发布类似广告的群成员都宣称,除可提升“转赞评”等各项数据外,还可“代开淘宝直播间、推抖音热门、改销量、处理中差评、升等级”,收费从几元至上万元不等,同时还能够帮助在直播间显示“某某进入直播间”“某某关注了主播”“某某正去购买”等全流程造假。记者联系上其中一位广告发布者,对方表示,现在团队每天能接上百单。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购买一些“网红”推荐的产品时,有人要求消费者直接通过个人微信或支付宝支付,从而让退换货和维权都变得非常困难。市民小陈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在淘宝直播平台上看到一款减肥药品,主播表示添加助理微信可享受优惠。然而,小陈加上微信后,对方却表示,要享受优惠必须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直接转账下单,不再经过电商平台。“一想到我可能付钱后收不到产品或者需要退货时被对方删除微信,就放弃了购买。”小陈说,在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不少主播都在其主页简介中直接标注微信号,并在号码前添加“V”等字样,将顾客引流到微信下单购买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微信等方式私下交易,一旦产生纠纷,后期退换货无法保障,投诉维权将面临困难,“部分商家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卖出一批劣质产品后便会将产品下架,以防消费者‘找上门’,这样就会给维权造成很大困难。”

该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对“最好”“最大”等绝对化用语应提高警惕,对商品尤其是保健品“免费试用”“保证疗效”等伎俩务必小心。在观看网红直播带货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网红直播带货的“全网最低价”,更应以产品质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从产品参数、用户评价等方式多角度考量是否购买产品。此外,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商品时,应认真查看商家资质,优先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自营店或品牌官方旗舰店。还应仔细分辨商品展示图片是否盗用他人,必要时可要求商家提供该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作为参考。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中如遇到消费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