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山丁家大院的往事

核心提示: 清代末期,丁氏先辈建了丁家大院,前四间,后五间,两边有厢房,像是北京的四合院,前后房屋都有阁楼。

丁家大院

在开发区黄连山村的中间,有个丁家大院。

清代末期,丁氏先辈建了丁家大院,前四间,后五间,两边有厢房,像是北京的四合院,前后房屋都有阁楼。

丁家大院的前面,有条小溪由西向东流淌,门前栽有百年的银杏树、株树、朴树。南面是沈山、李家山;北面是经山山脉的延伸段,山上松树成荫,山脚下竹林葱绿。丁家大院门前是一条大道,是旧时人们从后巷、新桥、尧巷、王巷到丹阳的必经之路。黄连山村向东不远的烂石垄,还有一条不易被人发现的通往埤城和大港的山路。

丁氏后裔牢记家训:忠心报国、忠厚传家,守仁守义、积善积德,施惠无念、受恩莫忘。他们不仅设义田,建义塾,延师教育,还在大院门口盖凉亭、设粥棚,方便过往行人。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丁家大院的独特位置和所处的地形,这里是新四军在丹北抗日的一个地下交通站。1939年,茅山新四军老二团王必成率部队配合挺进纵队攻打扬中、夜袭孟城,这里曾是新四军战士的宿营地。现在村里年纪大的,都知道新四军对老百姓的爱护关心。

丁家大院的后三间,在1949年前曾作学校使用,教书先生有王甫元、丁德章。新中国土地改革时,丁家大院里开过土地改革培训班,作为土地登记处,后又作为建山大队部,再有丁氏村民居住。门口的百年银杏树为完成光荣任务,无偿调拨给丹阳丝织厂作木梭用。

现如今,丁家大院静静地耸立在黄连山村中央的水泥路旁,残垣破壁,已看不出当年的辉煌。如能将丁家大院修旧如新,也不失为一个红色教育的基地。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