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边捶衣声到衣服精洗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后,那悠悠的捶衣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洗衣机和不断升级的洗衣店。因为当时的消费水平和节俭习惯,洗染店早已存在。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学众 清杨

图为小武哥收藏的洗衣老照片和现今的东门外大街多妮妮精洗会所。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国华 摄

70年前:

棒槌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曾是城乡家庭必备的浣洗工具,它助人们濯去了多少岁月的风尘及污垢,甚至成了姑娘的随嫁嫁什。几十年前的丹阳,无论是薄雾氤氲的黎明,还是在月色明朗的黄昏,总能听到水井旁,城区河边,村口码头的水跳、石板上响着“啪啪”的捶衣声。当孩子们方从梦中惊醒,而此时母亲和大娘大婶们已经把浣洗好的一盆衣服端到了门口,在长长的由“三点架”支撑的“巷杆”毛竹上晾晒起来。同时,鸡鸣犬吠,鹅鸭扑翅,羊咩猪哼,老牛走出了牛圈,大人们肩扛锄耙走向田野,村庄开始鲜活生动起来。那时,穷人家的家庭妇女到地主、财主和富裕人家帮佣洗衣服,也是一种养家糊口的常见生计。冬天,贫家妇女敲开水塘冰面,为富人家洗衣服的描述更是常在许多文章和影视作品中出现。

70年后:

改革开放后,那悠悠的捶衣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洗衣机和不断升级的洗衣店。因为当时的消费水平和节俭习惯,洗染店早已存在。丹阳洗染店也是老字号的企业,主要从事服装和棉布的洗涤、增色和改色。在八十年代前期,都是手工操作。从原址搬迁到新民中路后,增添了干洗设备,1991年更名为正章干洗店。1993年丹阳大酒店建成后,也有干洗配套服务,1994年5月设立了丹阳大酒店干洗部。2005年,正章干洗店也迁到丹阳大酒店干洗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市民的收入与高档衣物越来越多,于是洗染店升级而来的洗衣店成为了新行业。干洗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丹阳的街头巷尾,各种连锁店、加盟店也越来越多。在丹阳已经营13年的干洗连锁店多妮妮洗衣经理蔡建华表示,开洗衣店最重要的是抓好质量。按照我国《洗染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干洗店必须采用全封闭式干洗机。而洗衣环节中的干洗尤为重要。为此,多妮妮特地采用从意大利进口的飞马帝客干洗机,是丹阳唯一拥有杀菌,消毒,整形于一体整形设备干洗厂,实现了衣服无熨斗整形。蔡建华认为,洗衣店走向公司化经营是一个发展趋势。公司化经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店面与洗衣分开,设立洗衣工厂。多妮妮在我市西门建有500多平方米的多妮妮·邦妮洗涤工厂,专门处理门面收来的衣服,该厂运营9年以来每年要洗6万件左右的衣服,使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在13周年店庆之际,多妮妮洗衣在我市东门外大街、开发区玉泉路、水关西路和扬中的4个连锁门店都开展了回馈新老顾客活动。

“天泰杯”征稿:沧海桑田,新中国已迎来壮丽70年。“商界在线”专刊与“一坛好酒”丹阳市场经销商丹阳天泰烟酒餐饮商贸有限公司联办“70年商界故事”有奖征稿活动,诉说丹阳人身边的消费故事和商界变化。欢迎提供稿件、素材、选题和老照片等。活动结束后将公布获奖者名单并发给奖品。征稿热线:13615299669。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