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文化老人的乡村情结

核心提示: 近日,在我市千年古村落——延陵镇柳茹村的村间田头,时常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与村两委一班人和退休老教师贡金关等,围绕宋代名将贡祖文如何开展宣传一事在沟通协调,并饶有兴致地谈论着如何进一步将贡氏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做好做大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

退休15年来,他不辞劳苦,默默奉献,一心为打造千年古村落柳茹村的贡氏历史文化献份力

一位文化老人的乡村情结

本报记者 魏郡玉 蒋须俊 通讯员 舒畅

近日,在我市千年古村落——延陵镇柳茹村的村间田头,时常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与村两委一班人和退休老教师贡金关等,围绕宋代名将贡祖文如何开展宣传一事在沟通协调,并饶有兴致地谈论着如何进一步将贡氏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做好做大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

他,就是曾任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新四军研究会镇江研究分会理事、原市委党史办主任、现为我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的贡义林先生。采访时,贡老深情地对我们说:“老祖宗们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古迹,如果让它们在时间长河中被埋没就太可惜了,我退休下来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将这些深埋在泥土里的文化一点点拾起来,给后人留下点宝贵的精神‘遗产’。”

柳茹村是丹阳贡氏后裔的发祥地和聚居地,历史悠久,是一座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古村。据史料记载,贡氏先祖贡祖文,在宋代抗金斗争中,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结成莫逆之交。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蒙冤受害,时任秣陵关总镇使的贡祖文冒死救护忠良之后——岳飞第三子岳霖,辞官携岳霖从安徽宣城贡家村迁徙隐居丹阳柳塘。此后贡祖文和他的后代一直定居在这里,开凿了沟渠,种植大量柳树,在池塘中养鱼。当时知情者甚少,后来子孙繁衍众多,逐步形成了望族,柳塘改名为柳茹村。此村距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

作为文化老人和史志专家的贡义林,并非柳茹本村人,但是作为贡氏后裔的他,却怀着对延陵镇柳茹村一草一木的眷恋,为抢救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而默默奉献,持续发挥着余热。

他年过古稀,再干“大事”

贡义林今年已经76岁了,修缮宗谱、编撰宗氏文化书籍……老而弥坚的他,退休后15年如一日,以书为伴,潜心研学地方历史文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奉献在了贡氏文化振兴的“课题”上,而这份“工作”,贡老可以说是挑担子的不二人选:他长期从事地方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的研究工作,曾参加编辑出版《丹阳革命史料》1~8集、《丹阳市中共组织史资料》等书,主编出版《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赤魂千秋》《丹阳土地改革》《丹阳英烈传》等书,还多次参加省、市有关党史专题的研究和编辑工作,在市委党史办一干就是22年。最重要的一点是,贡老对柳茹村、对贡氏祖先和子孙怀有深厚的感情,编著出版了反映贡氏历史文化专辑近41余万字的《思源集》一书。

为了不让贡氏文化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而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贡老在编撰《思源集——贡氏历史文化专辑》一书时,就开始酝酿策划编写反映贡氏历史文化的文稿,前后历经三个半年头的收集、整理、编撰、修改、定稿,这本反映贡氏历史文化的41万字的著作终于面世了。这本书不仅承载了贡老的梦想,更是贡氏子孙乃至柳茹村村民共同的期许。原镇江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贡忠义对《思源集》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激动地说:“我喜获新编《思源集》族谱一本,从头到尾粗略翻阅一遍,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择选部分章节细读,当即对编谱的组织者和修撰者的敬佩感油然而生,让人敬重。”

贡义林现场指导复建贡氏宗祠。

他东奔西走,牵线搭桥

漫步于柳茹村,那古朴的乡风扑面而来。走进贡氏宗祠大院前庭院照壁,其上用大石头板镌刻着苍劲有力的“黎阳世家”四个字,两个拱形圆大门分开在东西两边围墙上。东门门楣上方镶有砖雕“腾蛟”二字,相传是文官进出之门;西门门楣上方镶有砖雕“起凤”二字,是武官进出之门。

贡氏文化节是为纪念老祖宗贡祖文勇救岳飞之子、保全忠义之士的救孤匿孤的生动事迹及丹阳县令王志道为民请命,关心老百姓疾苦,亲临柳茹村带领百姓灭蝗虫,从虫口夺粮,获得大丰收而设立的。岳飞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后,贡祖文救孤匿孤的事迹,受到宋孝宗皇帝的表彰,赐赠御匾一块,上书“旌表忠义”四个大字。此匾历来一直竖挂在贡氏祠堂大门门楼上,显得威耀辉煌。贡氏后人将正月二十定为贡氏文化节,以此来弘扬贡祖文的“忠君爱友”和县令王志道为民清官之德。从而也打响了延陵以诚信为名的文化品牌。

一座宗祠,一群人,一类文化,抚摸着宗祠内一砖一瓦,前来参观的游客,感慨之余却极容易忽略为这座宗祠多方奔走、乐于吃苦的“幕后英雄”——贡义林。

他为人十分低调,2005年退休后,就扑在贡氏文化研究上,扑在柳茹村的历史文化上。

柳茹村退休教师贡金关介绍,原来的柳茹贡氏宗祠为三进,七间为一进,新中国成立后贡氏宗祠办起了柳茹小学,直到1976年“文革”中,因扩建柳茹小学,前后两进均被拆除,只存破旧中厅一进。1991年9月,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拨出专款修复了贡氏宗祠中厅一进,但前后两进未能复建。贡义林为修复建好完整的贡氏宗祠,想尽办法,四处奔走,利用丹阳旧城改造的机会,征得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同意后,将王家、陶家两处大院要拆的旧房子,派出了以老年会长贡寿康为首的村民,自己动手,全部拆后将旧房材料运到柳茹村,按照设计规划要求,为复建贡氏宗祠前后两进解决了全部问题,而且复建后的贡氏宗祠,据当地村民说,比原来的贡氏宗祠大气漂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干劲”和“韧劲”,贡氏宗祠复建后,贡老又在贡氏宗祠上做足了文章,布置了“贡氏历史文化事迹”和“茅山地区抗日斗争事迹”两个展览。同时修复了古楹联和匾额,增添了贡氏老祖宗春秋时期的端木子贡、汉代的贡禹、宋代的贡祖文三位贡氏杰出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壁画图和塑像,以及柳茹“萃涣堂”的世系璧挂图和贡氏氏族的迁徙志图,使贡氏宗祠“气派非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展览对外开放后,参观的民众反映效果很好。2003年9月19日,贡氏宗祠被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

贡氏宗祠复建好后,从2018年开始,贡老又悄悄地做着一件“大事”——打造修复好贡祖文古墓,他希望把贡氏文化、柳茹古村落文化这些元素串联在一起,打造地方历史文化浓郁、独具特色的贡氏文化品牌,迎合改革开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经他多方奔走和牵线搭桥及上门言说,成功地引来了湖北省麻城市一位外地办企业的贡氏后裔贡学成前来柳茹,为修复改造先祖贡祖文古墓,慷慨解囊,无私赞助近百万资金,为着力打造好贡氏历史文化又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贡义林的爱人告诉记者:“为了贡氏历史文化搜集、整理资料,老伴废寝忘食,有时熬到晚上12点多钟才睡觉。”她虽然心疼却十分理解,“我懂他,为自己的祖先族人和乡村历史文化做点事有所付出是应该的,我支持他!”

贡义林与贡学成等在贡氏宗祠大门前合影。

记者 魏郡玉 蒋须俊 通讯员 舒畅 摄

他心系柳茹,一往情深

目前,贡义林所著反映贡氏历史文化的第二本书,近33万字,123幅照片,所有的文字资料已经收集整理完成,已形成定稿本,即将付印正式出版。

贡老撰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对电脑的操作十分熟悉了。他回想当初写《思源集》一书时,还是一笔一笔手写的时光,贡义林笑着对我们说:“那时候比现在辛苦多了,41万字的文字稿全部是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来的,爬格子的事是相当辛苦的,当时一叠一叠的稿纸堆满了一书桌,查资料找参考的史料也是一堆一堆地往家里搬,都快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贡氏历史文化的精髓是忠孝节义,它所展现的是忠义文化、廉政文化。”柳茹村书记何建军、副书记贡伯健告诉我们,近年来,柳茹人围绕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名村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古村焕发出盎然生机。中央电视台CCTV5《走遍中国》、CCTV7《乡土》等栏目记者慕名前来录制节目,宣传助阵。柳茹村已成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全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这些都与贡氏历史文化的挖掘、宣传、利用有关,同时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鼎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也离不开贡义林先生的一份辛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千年古村落柳茹的文化振兴,这位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的文化老人仍一往情深,为推动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在默默地奉献着……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