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仙——新四军挺进纵队的诞生地

核心提示: 位于我市东部的访仙镇,始建于北宋,北依宁镇山脉末端的嘉山、七峰山,九曲河纵贯南北,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

■申卫平

位于我市东部的访仙镇,始建于北宋,北依宁镇山脉末端的嘉山、七峰山,九曲河纵贯南北,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元代以后,博望、访贤,访仙之名始见于史册。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6年,中共党员夏霖、徐步庭等便在访仙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管文蔚、梅嘉生首举义旗于访仙镇。陈毅同志领导的新四军一支队建立茅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后来挥师东进北上,访仙均为重要桥头堡。访仙人民在反侵略反压迫求解放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发生于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1937年5月,管文蔚出狱。不久,淞沪“八一三”抗战爆发,接着,江南大地相继遭到日寇铁蹄蹂躏。管文蔚当时虽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揭竿而起,先在家乡组织了丹阳地区第一个抗日自卫团——倪山自卫团,动员组织群众保卫家乡。在其影响和推动下,丹北各地抗日自卫团相继建立。同年6月,管文蔚首先在访仙桥争取了两位开明资本家汤铭新和戎友仁的资助,7月后,又以自己父亲的名义搞了十几条枪,还把从埤城、孟河、吕城等周边地区搞到的二百多枪支藏在访仙桥;12月,丹阳沦陷后,管文蔚又在访仙镇解散了原区公所,缴械了二十多条枪;接着,以访仙镇为中心,四周诸如窦庄、竹林、西茆、东茆、虞巷、商家、独山、戎梅马、麒麟、春塘、后册、倪山、管山、高桥、姚家桥等绝大部分自然村落都成为抗日自卫队活动的根据地,自卫队很快发展到2500多人。

随后,管文蔚在访仙镇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将倪山抗日自卫队移驻访仙镇,提出成立江南抗日自卫总团;1938年2月,在访仙镇后册塘村正式成立“江南抗日自卫总团”,管文蔚任总团长,同时在访仙镇设立总团办事机构。6月,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营长的段焕竞奉陈毅之命到访仙联系管文蔚,段部在访仙桥休整数日,与管商量攻打新丰车站计划;同年7月,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到访仙桥实地考察抗日自卫团,授予“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丹阳游击纵队”番号,9月,刘炎宣布将丹阳游击纵队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任命管为司令员。1938年10月,陈毅赴倪山村拜访了管父管士霖,在访仙镇与几个地方的开明绅士做抗日统战工作;翌年5月,陈毅第二次来到访仙,并向爱国绅士汤铭新之孙汤通庆寄语:“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中锻炼可以得到”。

1940年7月中旬,为了集中统一指挥新四军苏北部队,经中共中央批准,陈毅在江都主持将所有抗日力量,共八千多人整编为江南、苏北指挥部战斗序列,新四军“挺纵”光荣地完成了自身历史使命,广大指战员踏上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新征途。而留守访仙地区的部分新四军挺进队员则转入地下游击战斗,他们配合苏北新四军主力,继续与顽敌日寇周旋斗争,直至迎接大军过江。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史》这样评说:“丹阳访仙地区是新四军挺进纵队的诞生地,也是丹北游击根据地的发祥地。”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