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医护团队助力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空巢、独居等老年人健康护航——
一份健康档案打造老人“专属幸福”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马骏 通讯员 朱明刚
上图为专业社工为建立了健康档案的老人服务。
左图为社区老年人专属的个人健康档案。
记者 陈晓玲 马骏 摄
“王阿姨,在择菜啊,先去洗个手,我们把血压和血糖测量一下!”
“你们来啦!自己找凳子坐啊,我马上洗手。”
“最近感觉身体怎么样?手脚还发不发麻?有没有按医嘱服药?”
“很好,每天早晚还出去散散步,药也准时吃,你们每个月来‘监督’,我可不敢松懈。”
“今天血压还好的,140/74,血糖也要测一下,最近有没有‘偷吃’?”
“没有,我最近减肥呢,荤菜、甜食基本不碰了,你们放心!”
……
29日上午十点多钟,市民广场社区独居老人王阿姨家中很是热闹,被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包围着的王阿姨更是满脸笑靥,一一回答着他们的提问。王阿姨旁边坐着的一位年轻人从随身携带的大袋子内找出一本厚厚的本子,将王阿姨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和血压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志愿者告诉记者:“这可是专属我们王阿姨的健康档案!”“没错,那可是我的秘密档案哦!”王阿姨说,自今年6月份以来,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她的家中都会迎来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就像我的孙子、孙女!”记者看到,像王阿姨这样的健康档案,大袋子内还有20多本。
据了解,这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是我市萍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医护团队,团队成员目前一共有7个人,都是来自云阳人民医院老年康复中心的专业医护人员,而他们大部分都是90后。近半年来,这支专业社工医护团队风雨无阻地定时出现在市民广场社区建立了健康档案的老人们家中。
为何要组建这样一支专业社工医护团队?我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毛彩英和市民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爱芳分别给出了两组数据向记者说明:截至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约22.05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29900余人;市民广场社区户籍人口6000多人,实际居住人口3000多人,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普遍存在着健康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社会隔离等问题。近年来,我市也在积极探索能满足老年人生活、医疗、健康、精神等多方需求的养老模式。”毛彩英对记者说道。
今年4月,市民广场社区联合云阳人民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创新设计了《组建专业社工医护团队、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立一支涵盖社工、医疗、养老服务等多专业的社工医护服务团队,为辖区内空巢、无医保、行动不便、患有慢性病等老年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进行长效管理,今后还会开展护理培训、心理讲座、茶话会、拍摄全家福、招募志愿者等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没有经验,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在探索中前进并不容易。老人抽烟与否、喝酒与否、饮食习惯、锻炼量……要真正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就必须掌握与老人健康密切相关的各项信息,建立和规范健康档案。然而这份第一手资料如何取得?萍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褚吉萍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家一家跑”,于是,这支仅有7个人的专业社工医护团队花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为市民广场社区28位老人成功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老人基本信息、居住楼层、照料情况、服务需求、疾病诊断、既往病史、认知测定、自理能力评估、精神状态评估、感知觉与沟通评估以及常规上门服务记录等。
建档、咨询、上门服务……这些内容均是免费的。记者跟随专业社工医护团队上门服务了28位老人,在这整整一天时间里,每一位老人看到这些志愿者的到来,都是笑脸相迎,“自觉汇报”身体情况,还会说起最近遇到的趣事,像家人般聊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