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诗添彩的丹阳诗人群体

核心提示: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而遍布于唐代各个时期的丹阳诗人群体,则成为蔚为壮观的唐诗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石头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而遍布于唐代各个时期的丹阳诗人群体,则成为蔚为壮观的唐诗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誉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的陈维崧在《迦陵文集》卷一《蒋冷生诗序》中云:“李唐盖丹阳多诗人,如张籍、权德舆、冷朝阳、许浑与皇甫曾冉兄弟俱有声。”这个诗人群体成员众多,彼此间联系密切,诗歌活动频繁,在唐代诗坛上有一定地位,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诗歌创作、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丹阳诗人群体主要包括丹阳籍和定居丹阳的诗人,翻开《全唐诗》,从初唐的包融,盛唐的皇甫冉、储光羲,到中唐的权德舆、张潮,晚唐的许浑、张祜等丹阳诗人群星璀璨。“山雨欲来风满楼”“两三星火是瓜洲”等名句脍炙人口,不但为唐代诗坛增辉添色,也丰富了丹阳的地域文化。

包融和其子包何、包佶均为唐代诗人,父子三人形成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族。包融(约695年~764年),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在初、盛唐之交,包融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包融之诗匠心独具、深厚隽永,“登、送、和、赋”四境,耐人寻味。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说包融“与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时人传为美谈。

包何,字幼嗣,与弟包佶皆以诗鸣,时称“二包”。曾师事孟浩然。有诗1卷存世,其《送乌程王明府贬巴江》云:“一片孤帆无四邻,北风吹过五湖滨。相看尽是江南客,独有君为岭外人。”

包佶存留诗作多为大历后所作。吴师道在其诗话中这样评价:“大历后,李纾、包佶有盛名,叔伦、士元从容其间,诗思逸发,于绮丽外仍有思致,非余子所及也。”其诗句“波影倒江枫”,后人将它与杜甫、孟浩然的诗句放到一起讨论。包佶与大历时期诗人刘长卿、戴叔伦、卢纶、顾况、皇甫冉等交往密切,多有酬唱。

皇甫冉,字茂政,丹阳人,天宝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

皇甫冉弟皇甫曾,字孝常,天宝十七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也善诗,出王维之门,其名与兄皇甫冉不相上下。高适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在盛唐这个唐诗鼎盛时代,丹阳的诗人群体中,兄弟以诗驰名者不乏其例,除了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包何、包佶兄弟外,蔡希逸、蔡希周、蔡希寂兄弟也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唐代著名诗评家、诗选家殷璠的《丹阳集》同时收录了蔡氏三兄弟的诗歌。

蔡希逸,字隐丘,以字行,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丹阳人,开元十二年,与弟希寂同登进士第。玄宗开元间任缑氏主簿,官终监察御史。殷璠评其诗:“体调高险,往往惊奇,虽乏绵密,殊多骨气。”《全唐诗》录存《石桥琪树》1首:“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蔡希周,排行第五,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转侍御史兼殿中。存诗1首:《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赐浴》。殷璠评其诗:“希周词彩明媚,殊得风规。”

蔡希寂,字季深,排行七,开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渭南尉、洛阳尉、金部郎中。工草隶,亦能诗。殷璠评其诗:“词句清迥,情理绵密。”《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1首。

丁仙芝,字元祯,丹阳人,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好交游,仕途颇为波折。存诗14首,其代表作《渡扬子江》是一首秋景诗,诗人感受独特,构思新颖,诗中画面新鲜。全诗写秋景、秋声,都从船上人的视觉、听觉入手。

储光羲,丹阳人,开元十四年举进士。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作风格朴实,气韵浑厚,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陶翰,丹阳人,官宦之家出身,开元十八年登进士及第,官终礼部员外郎。所作诗歌以五言为主,多为边塞诗,风格古意苍劲、悲壮,与当时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诗风相近。代表作品有《古塞下曲》《燕歌行》等。

谈戭,丹阳人,开元二十年进士及第,官至长洲尉。殷璠将他与包融、孙处玄、樊光、沈如筠等十八人的作品编为《丹阳集》,并称其诗“经典古雅”。其代表作有《清谿馆作》。

萧颖士,丹阳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是带动盛唐文章改革的领袖人物,对于中唐文风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诗多为古体,多清凄之言,仿《诗经》四言。《全唐诗》收录其诗20首。

张晕,又作张翚,丹阳人,初举进士不及。萧颖士有《送张晕下第归江东》诗。开元二十三年,与萧颖士同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晕诗巧用文字,务在规矩。”《全唐诗》录存其《游栖霞寺》等诗2首。

张潮,又作张朝,丹阳人。《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记载张潮是大历(766年~779年)中处士。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大多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其内容和形式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权德舆,中唐著名文学家,韩愈等人推举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他的诗文创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诗以五言居多。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全唐诗》编其诗为10卷。

储嗣宗,储光羲曾孙,丹阳人。宣宗大中十三年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到过北方边塞,有《随边使过五原》诗。受王维、储光羲影响,善写山林幽景,多发尘外之思。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全唐诗》录存其诗40首,编为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周瑀,丹阳人,开元、天宝时(685年~762年)在世,曾任吏部常选。殷璠《丹阳集》中录其诗,并评周瑀诗曰:“窈窕鲜洁,务为奇巧。”《全唐诗》录存周瑀诗3首。

张彦雄,丹阳人,玄宗开元年间处士,其诗潇洒,不尚绮密。殷璠《丹阳集》收录其诗。

沈彬,筠州高安人,约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隐居丹阳管山沈山寺数年。有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著有诗集1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萧翼,本名世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梁元帝的曾孙,丹阳人。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曾于辨才和尚处智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献于唐太宗。《全唐诗》录其《答辨才探得招字》一首。

萧淑妃,齐梁皇室后裔,丹阳人,唐高宗李治的妃子。有《夜梦》一首:“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故言如梦里,赖得雁书飞。”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3首诗。其中皇甫冉、许浑、张祜三位诗人是丹阳人,他们共有8首诗作入选其中。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等诗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许浑还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许浑在《全唐诗》中留有500余首诗。

张祜,中晚唐之交的著名诗人,后隐居并终老于丹阳。张祜的诗歌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全唐诗》中收录张祜诗作349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著名诗评家、诗选家殷璠。他出生丹阳,曾编《河岳英灵集》,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714年~753年)期间24人诗234首,每人各有评语。在《序》和《集论》中,批判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力主内容形式并重,声律风骨兼备,对诗人的评论亦多有精辟见解,使《河岳英灵集》成为唐人选唐诗中较优秀的选本,对后世诗歌选本颇有影响。另搜集同乡储光羲、包融、丁仙芝等18人诗,辑为《丹阳集》一卷。《丹阳集》是今存唐诗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选本,作为唐诗选本中唯一一部以籍贯为选诗标准的诗集,对今天研究唐代地域文学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