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秋播主基调: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核心提示: 眼下,我市广袤的田野上,稻谷飘香,丰收在望。各地在紧锣密鼓做好秋收各项准备的同时,秋播工作也即将展开。市农业农村局提出,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从粮油生产现代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今年的秋播生产,努力促进明年夏熟生产高质量发展。

稳定面积 优化品种 提高质量 产销对接

我市秋播主基调: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图为陵口镇晶晶家庭农场在检修农机,为秋收秋种早作准备。

记者 也平 摄

眼下,我市广袤的田野上,稻谷飘香,丰收在望。各地在紧锣密鼓做好秋收各项准备的同时,秋播工作也即将展开。市农业农村局提出,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从粮油生产现代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今年的秋播生产,努力促进明年夏熟生产高质量发展。

优化品种布局,注重一镇一品

小麦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和面积最大的越冬优势作物,对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市粮作站负责人说,今年我市秋播生产将坚持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理念,稳定小麦油菜面积,以提高秋播质量为主攻目标,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努力提高机整地、机播种作业质量,力争适期适量、高质高效播种、施足基肥、沟系配套,主动抗逆应变,最大程度实现一播全苗和壮苗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推广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是搞好秋播的重要基础。市种子站专家介绍,今年我市秋播主推扬麦23、镇麦10号,示范种植农麦88,品种布局强调一镇一品,禁止“多、乱、杂”。镇麦10号、农麦88感黄花叶病毒病,病区慎种。油菜主推优质双低沣油737、德核杂油8号。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各地要积极推广适合本地的优质良种,努力落实好小麦品种布局,扩大单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尤其要引导种粮大户种植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多抗品种,不要随意从外地引进抗病性和适应性都不能保证的种子,以免产量和品质受影响,从而影响效益。

适期适量播种,提高秋播质量

“适期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节本增效、绿色防控的重要基础。”市粮作站专家说,我市小麦播种适期在11月上旬,但规模化种植致水稻腾茬迟,且11月份常年遇连阴雨几率高,适期收种难度大。因此,必须抢抓秋收秋种进度,坚持适期播种,努力压缩晚播小麦。种粮大户要提前协调好烘干或晒场,不等不靠,分期分批抢收抢种,确保小麦能在11月上中旬基本播种结束。

在力争适期播种的基础上,要掌握好播种量,精播匀播才能确保适宜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粮作站专家认为,我市一些早播小麦田块难以实现高产、超高产的原因基本都是播种量太大,春季茎蘖数太多致后期穗形小、倒伏等。11月10日前播种的小麦,每亩播量应掌握在8~10公斤,基本苗16万左右。11月10~20日播种的,每亩播量在12.5公斤左右,基本苗20万左右。迟播田块采用独秆栽培,播种量控制在15~20公斤,基本苗不超过25万。

油菜也要早播早栽。移栽期在10月20日左右,不要迟于10月底,亩栽6000~8000株。直播油菜适播期在9月底至10月15日前,在适播期内越早播种越有利于高产,亩播量控制在0.3公斤左右,3叶期间苗,每亩留苗2~3万株。

要做到适期适量播种,还应选择合适播种方式。“小麦种好七分收”,小麦高产高效的关键在于提高播种质量,苗齐苗匀苗壮。粮作站专家介绍,今年我市秋播将主推机条播均匀播种技术,如水稻收获晚且没有机播种的田间墒情条件,可采用零共生期套播或板茬直播。

控药减肥增效,突出绿色生产

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出,小麦油菜生产要坚持绿色高质高效,控减农药化肥的使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肥料运筹要测土配方施肥,严控氮肥总量,控磷稳钾,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小麦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4.5~6公斤,氧化钾6~9公斤。氮素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之比为5~6:1:4~3,基肥可随复式播种机在播种时施,亩用“金字牌”配方肥30~35公斤。苗肥要早施,亩用尿素7.5~10公斤,1叶1心期即可施,促分蘖早发。迟播田块可基苗肥一起基施。油菜施肥掌握施足基苗肥,春肥腊施,早施重施苔肥的原则。油菜一般亩用纯氮16~18公斤,基肥一般亩用“金字牌”配方肥30~35公斤加兴欣油满丰(复配硼肥)1~2袋(每袋400克)。

由于我市夏熟小麦播种时间拉得长,总体播种偏晚,冬前杂草防除时间难以把握,易引起草害。小麦要科学化除,播后芽前封杀效果较好。苗后冬前查草化除要注意选准药剂,避开寒潮来临前后用药,防止冻药害。春季要把握好时间选准药剂及时进行化除,防草害重发加大用量,控药增效。

立足抗灾应变,强化各项服务

主动抗灾应变是小麦丰产的重要经验。除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主动抗灾应变外,还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

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化控壮苗。播前采用戊唑醇等药剂拌种防种传病害促壮苗。对过早播种的旱茬麦、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

二是沟系配套,防涝降渍。小麦播前清理好外三沟,播后及时开好田内沟,连通出水沟,确保内外三沟相通。

三是加强播后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水稻秸秆量大,经旋耕还田后播种的小麦一定要镇压,有条件的要二次镇压,使耕层紧密,以提高出苗率、防吊根苗,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板茬麦和套播麦则可通过增加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对畦面覆盖,或增施有机肥覆盖,防止露籽现象。

针对我市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水稻收割晚、小麦播种晚的“双晚”情况,各地在秋收秋种期间,应切实做好督促、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对规模种植大户,要督促他们抢抓晴好天气,在水稻成熟后即可收割,改变传统养老稻观念,要组织协调好收种机械及烘干、晒场、仓储及粮食销售等工作,以解决规模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广泛开展新技术培训,加强进村、入户、到田技术指导,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强化苗情监测,关注苗情动态,加强因苗管理,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主动抗灾应变。

强化产销对接,提高种粮效益

如何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粮作站专家指出,各地要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小麦优质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通过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商品小麦。

首先,着力打造优质小麦产业联盟。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并致力于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用麦企业提供全程服务,通过推广优质小麦良种和量质效协调生产技术,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以获得品质稳定一致的商品小麦,同时与公益性、有资质的检测鉴评机构相结合,使商品小麦具备品质标签,力求单品种收储并以质论价,解决越区种植、品种多乱杂、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其次,要通过发展订单种植,连接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与交易市场、贸易商或储备库,常年开展购销业务,通过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来提高小麦种植效益。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