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奏响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稻香四溢,果蔬满园,蟹肥鱼鲜。广袤的丹阳大地又迎来了好收成。

从传统分散的粗放式管理转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汉平 秋忠

金秋时节,稻香四溢,果蔬满园,蟹肥鱼鲜。广袤的丹阳大地又迎来了好收成。70年春华秋实,70年汗水浇灌,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市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之路。通过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丹阳这座苏南唯一的全国产粮大县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现代农业的绿色壮美画卷,奏响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o_1dlmkg8d21v211nr3hg31j67e5ea

记者 萧也平 摄

生产方式,围绕“四化”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

记者来到延陵镇延星村种粮大户吴双才的水稻基地,只见稻谷金黄饱满,在秋风中翻起金色的波浪。说起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年已六旬的老吴感慨万千:“过去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各种农机应有尽有,真是省工省时又省力。我流转承包的1300多亩土地实现了稻麦的种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还田等环节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今年还购买了无人植保机,一天能喷施二三百亩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通过行政推动、机制创新、政策扶持、技术保障、示范创建等一系列措施,将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新技术推广不断深入。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8.25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6.83亿元,农机化水平达到91.7%,其中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5.3%,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1.2%。2017年和2018年,丹阳分别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江苏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使我市实现了粮食生产、设施水产、畜禽和园艺的机械化全覆盖,农业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其增收致富的大道越走越宽广。

2013年,继吕城镇“姜爱芬家庭农场”第一个注册登记成为家庭农场后,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市不断发展壮大,解决了未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共性难题。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家庭农场已达48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镇江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8个,全市粮食生产80%的作业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其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2%。

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化和园区建设亮点纷呈

走进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对金针菇等进行分拣、包装,一批又一批康韵牌食用菌销往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市场。公司董事长姜建新告诉记者,为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江南生物不仅建立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草菇、金针菇工厂化自动生产线,形成日产草菇十吨、金针菇五六十吨的规模,还通过深加工开发了即食性食用菌休闲食品。今年上半年,他们从日本引进栽培的新品种菌菇——鹿茸菇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工厂化生产,现已达到日产20吨鹿茸菇的生产能力,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鹿茸菇生产基地。

为促进农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近年来,我市科学规划,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8个“绿色、有机、生态、循环”镇江市级农业园区。通过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农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高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园区建设水平,全市农业园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去年,各农业园区共实现销售90多亿元,园区内从事种养的农民较非园区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左右。

在农业园区“强筋壮骨”的同时,我市着力培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全市各级农业已达到105个,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形成了粮油加工、木业加工、食用菌加工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

随着科技兴农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5%,建有吟春碧芽、江南生物、田园圣树3个院士工作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吟春碧芽公司实施的“智能绿色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国家863计划中唯一的农业科研课题;江南生物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优质草菇周年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还获得了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调优结构,“优新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旋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如何调结构、促转型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市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和绿色农业新模式,“优新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农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之路也越走越宽,全市共有绿色农产品24个,有机食品5个,涵盖稻米、面粉、食用菌、茶叶、水蜜桃等。

“在农业新型业态方面,我市依托丘陵岗地等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了农业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基地综合型、生态旅游型、特色农业园区型等五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拥有省级农业观光园2个和多个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点、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和乡村休闲主题创意农园。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田野,享受农业采摘和观光的乐趣。

在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民纷纷利用多种平台主动争当电商,使本地名特优农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进入全国各大市场。今年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亿元。此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市粮食、渔业、畜牧等产业,推动了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农业嬗变。

鱼米之乡谱新篇,现代农业绿意浓。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丹阳未来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希望的田野还将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