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日报第五届“爱家尚城杯”小报童活动落幕

核心提示: “经过两周锻炼,300余位小朋友共卖出7000余份《丹阳日报》,而在这卖报纸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励志故事,见证了小报童的成长。”7日上午,丹阳日报第五届“爱家尚城杯”小报童活动闭幕式在爱家尚城举行,总结了小报童在两周锻炼中的经历和成长,分享了一个个小故事。

丹阳日报第五届“爱家尚城杯”小报童活动落幕

小报童两周卖七千余份报纸收获满满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周玲

QQ图片20190909090449

QQ图片20190909090433

QQ图片20190909090530

图为小报童在卖报。

“经过两周锻炼,300余位小朋友共卖出7000余份《丹阳日报》,而在这卖报纸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很多励志故事,见证了小报童的成长。”7日上午,丹阳日报第五届“爱家尚城杯”小报童活动闭幕式在爱家尚城举行,总结了小报童在两周锻炼中的经历和成长,分享了一个个小故事。

闭幕式上,主办方评出了卖报前三名的“销售之星”,其中,第一名是王雅姀,虽然今年只有7岁,但是在这两周中,她共卖出了663份报纸。

据了解,王雅姀早在4岁时就参加过小报童活动,当时她还不能用语言将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但她却不害怕被拒绝。今年,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再次加入了小报童队伍。“8月份的时候,天气很热,我去过很多小店、菜市场、理发店……一遍一遍地推销。”王雅姀对记者说道,在卖报的过程中,尽管多次遭到拒绝,但她毫不气馁,现在已经毫不怯场了。“第一天卖报,我被拒绝了好多次,中午回家都急哭了,幸好妈妈安慰鼓励我,当天下午就卖出了十多份报纸,这增强了我的信心,后来卖得越来越多,记得最多的一天卖了近100份。”王雅姀说,小记者团的老师们也经常给她加油打气,并且教给她销售方法,尤其是怎么和遇到的叔叔阿姨交流。

第二名巢钰涵一共卖了540份报纸,她已经参加小报童活动三年,比较有经验,在卖报的过程中,还带了两个刚加入小报童队伍的“小徒弟”,一点一点地教授他们如何卖报。卖报结束后,她也没有将成果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和两位小伙伴一起分享。

卖报后,很多小报童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其中有5位小朋友还获得了优秀作文之星奖。获奖小报童姜欣悦告诉记者,虽然老师教给她的语言技巧她在私下里练习了很久,但遇到第一位叔叔时,还是十分紧张,说话时结结巴巴的,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叔叔不仅微笑着买了一份报纸,还告诉她应该怎么和接下来的顾客交流,并鼓励她声音要响亮一点。姜欣悦记得,那天很热,她额头上都是汗,一位奶奶为了鼓励她,用10元的价格买了她手中的一份报纸。让她记忆深刻的还有,当天中午她准备乘坐公交车回家,在等车时,她依然不忘卖报纸,一位大哥哥见她辛苦,还到附近小店给她买了一支雪糕。“有了他们的关心,我信心大增,当天下午,我就没有上午那么紧张了。”姜欣悦说,“在全福路来回走了几趟,我手中的30份报纸就全部卖完了。虽然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在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通过小报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拿起报纸阅读。”姜欣悦说,有一天,她经过全福路时,一位老顾客特意在等她,主动找她买报,对方称,经过这些天的读报,他已经渐渐养成了每天读《丹阳日报》的习惯。

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改变,家长们感到很欣慰。王雅姀的妈妈梅晓菲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小报童活动,女儿成长了许多。“卖报每天都是6点钟起床,改变了暑假睡懒觉的习惯,这让她更自律了;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拒绝,不断被拒绝又不断调整情绪面对其他人,锻炼了她的抗挫折能力;大热天里体验挣钱的艰辛,更是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梅晓菲说,女儿喜欢吃蛋糕,以前经常求着她买,但是经过卖报活动后,前几天,她在蛋糕房看中一块小蛋糕后,一问价格需要10元,便说不买了,“她说,10元钱就意味着要卖10份报纸,有时候可能要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

组织小报童卖报,是丹阳日报小记者团5年来的一项品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小报童们收获满满。小记者团团长姜丽敏告诉记者,小报童很多都是幼小衔接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意味着要面临环境等诸多改变,卖报过程正是小报童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报童学会分享、协作、担当等,体验父母赚钱不易,让他们懂得感恩,一点点成长,这也正是小记者团举办活动的初衷。“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锻炼小报童,陪伴他们一路成长。”姜丽敏说。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