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同时给10岁女儿一份特殊的成长礼,九九爱心社成员小鸥(化名)带着女儿来到1500公里外的甘肃西和县看望山区的贫困孩子——
一路翻山越岭,只为来看“你”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张海燕
图为庄梓涵站在奖状墙前久久不愿离去。通讯员 张海燕 摄
图为九九爱心社志愿者向被资助孩子的奶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讯员 张海燕 摄
暑假期间,市九九爱心社的成员小鸥(化名)跟随爱心社前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看望资助的孩子们,这是她第二次走进大山。为了给10岁女儿一个特殊的成长礼,让她感受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不易,不再“娇生惯养”,此次,她特意带上了女儿一起去看望山区的贫困孩子。
小鸥于2015年加入九九爱心社,曾多次和成员们一起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筹集衣物、学习用品等,寄给这些孩子。为了给山区孩子们鼓励和慰问,同时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去年,小鸥和爱心社成员一起去了陕西紫阳县山区看望孩子。“可能正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虽然山区的条件很艰苦,但孩子们都很懂事,学习很刻苦,并且还会帮父母做很多事情。”小鸥说,陕西之行后,她感触很深,虽然这些孩子和自己女儿年龄差不多,但是相比之下,女儿的生活环境却优越很多,显得有些“娇生惯养”,而这些孩子则早早地学会了为父母分担。
今年,小鸥的女儿庄梓涵10岁了,为了给她一个特殊的成长礼,让她学会担当,小鸥决定今年再去山区看望孩子时,带上女儿一起。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距离我市1500公里左右,为感受西和县的交通状况,小鸥一行22人8月2日乘坐了2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再于8月3日下午转车乘坐2个小时的大巴后,终于抵达西和县。“那几天很热,火车里没有空调,志愿者们都能克服,只是我家女儿有些不太适应,好在有我陪着她,想办法分散了她的注意力,才熬过去。” 小鸥说,只是坐火车就已经让女儿有些受不了了。
8月4日上午,他们一行人在当地“爱暖人间”公益志愿者的带领下,分成三组前往10个村镇走访爱心社资助的孩子们。小鸥被分在了A组,前往蒿林乡和大桥镇,走访户数虽然只有三户,却是路程最远的。当行至一半时,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难关,由于通往村里的路有一段是泥石路,坑洼不平,而且路面松软,汽车几乎无法通行。志愿者们只能下车找石块垫车胎,再靠人力推车,这样汽车才得以通过。到了村口后,他们又步行了十几分钟才到达被资助的孩子张卫宁、张卫国兄弟俩家中。“刚到他们家门口就看到两个孩子趴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兄弟俩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一般高,长得很结实,但都没有我女儿高。”小鸥说,女儿见到比她矮一截的伙伴,想着叫弟弟,却不想这是两个小哥哥,“兄弟俩的母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他们一直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身患疾病,只能做临时工以维持生计,70多岁的奶奶也患有老年病,在家照看俩孩子,家里很困难。”
小鸥说,虽然兄弟俩家中阴暗的正屋墙壁斑驳,但是两面墙上却贴满了奖状,让人很是震撼,“当时我感动得流泪了,拉着女儿在旁边站了很久,并让两个孩子介绍了每一张奖状的来历,我想这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
由于时间关系,小鸥和其他志愿者把资助款交到孩子奶奶手中,留下联系方式,嘱咐孩子们一定要努力读书,随后便赶往了第二家。
从张卫宁、张卫国兄弟俩家出来往第二位资助孩子家中的路是上坡路,而且都是山路,之前蹦蹦跳跳的女儿走得有些吃力,于是大家决定开车上去,但没想到又遇到了难题。由于山泉水常年流淌,路面上积了厚厚的青苔,车轮打滑上不去坡道,加上山路多弯道,又比较窄,小鸥和志愿者们推了40多分钟的车,才顺利到达第二位被资助的孩子家。这一家有四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大姐赵路路今年更是以648分的高分考取了当地最好的西和一中。赵路路家中的一面墙上也贴满了奖状,“女儿又在这面墙旁边站了很久,我想她也很羡慕,这面墙像是这栋矮房内最豪华的‘奢侈品’一样。”
赵路路一家人热情招待,拿出了最好的食物,但小鸥的女儿却吃不惯,因为对赵路路一家人来说最好的食物仅仅只是没有发酵过的冷馒头和几乎没有放佐料的菜。“每天的饭菜我换着花样做给女儿吃,有时候女儿还嫌弃,大山里的每一顿对她来说无疑都是考验。还有就是上厕所,我女儿进去两趟都跑出来,原来赵路路家的厕所是露天的,只是用黄泥围了半人高的墙,到处都是苍蝇和虫子,在我的劝说下,女儿才勉为其难地快速上了厕所。我想在南方生活的孩子大部分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对这里的孩子来说,却是很正常的。” 小鸥说道。
小鸥和志愿者走访的最后一个孩子家在半山腰上,前往他家的路都是泥土路,又很陡。小鸥说,她是用手撑着两个膝盖才爬上去的。孩子的父亲离家多年未回,母亲改嫁,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鸥看到他时,身上脏兮兮的,头发是爷爷用镰刀帮他剃的。小鸥看看女儿,再看看这个孩子,内心感触很深。孩子的爷爷是家里的顶梁柱,整天忙于地里的农活,小鸥和志愿者离开时也没有见到孩子的爷爷。
据了解,九九爱心社此次共走访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18户家庭30个孩子,有一部分孩子没能见上面,因为他们趁着放暑假去山里采花椒挣学费了。“我们身边的孩子放暑假要么上一些兴趣爱好课,要么在家吹空调或出门玩耍,而这些孩子却要为自己的学费翻山越岭。”小鸥说,经过这次千里走访,女儿似乎长大了,因为当“爱暖人间”公益志愿者问她这次到甘肃有什么感想时,她的回答是:“我回去后要好好练钢琴,将来到山区支教!”听到女儿说出这句话时,小鸥愣住了,她没想到,她一直认为“娇生惯养”的女儿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小鸥说:“对志愿者来说,走进山区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资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但对于我女儿来说,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她实地感受到了山区孩子的不易,也就能明白她现在的生活是有多么美好,这样她就会懂得珍惜,知道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她一起去感受山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