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指南”助开学家长陪伴最有效

核心提示: 开学在即,记者发现家长和升学衔接培训班都围绕习惯培养、作息调整、作业检查、学科预复习等方面给学生“收心”。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曾萍)开学在即,记者发现家长和升学衔接培训班都围绕习惯培养、作息调整、作业检查、学科预复习等方面给学生“收心”。那又该如何指导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呢?我市从事青少年积极成长教育的心理老师均表示,对于学生来说,能否顺利通过开学过渡期最为关键,只有及时收心并排解开学前的焦虑,才能思想上不掉队、行动上不落伍、学业上不欠账,才能跟上新学期的进程。因此,学生只有做收心的主动践行者,才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市未成年人成长中心指导专家耿振美认为,收心过程就是让孩子从暑假放松的生活状态,过渡到有规律的生活状态,家长无需太“刻意”。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家长要承担重要的责任。实际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耿振美老师还给出如下建议:

1.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开学前,要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睡觉,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知名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作伴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爬爬山、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鼓励制定新学期计划。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心理专家还支招说,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