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将电线从自家窗口拉到地面给电动车充电。
“自助式”统一充电站乏人问津。记者 张敏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敏)因私接电线给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市民们早有耳闻,也深知其害。但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小区发现,“飞线充电”的现象仍很突出,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从各家各户窗户拉出来的拖线板还真不少,长长的电线顺着墙壁垂下来,有的电线里面的铜丝已经露了出来,而给电动车充电的插座则都是直接放在地上或车座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即便有的小区设置了自助式的统一充电站,也没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这是为什么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飞线充电”现象在小区里仍常见
近日,当记者来到河滨新村小区时,大多数居民已经下班回到家中。走过几栋住宅楼,记者很容易就发现了几个垂下来的各种颜色的拖线板,一头从楼上居民家的窗户里伸出,而另一头则接到楼下的电动车上,给停在楼下的电动车充电。
对此,小区内有居民表示,老旧小区都是多层住宅楼,没有电梯,也没有车库,电动车较为笨重,无法弄到自己家里充电,而现在有些电动车的电瓶难以拆下,因此从自家接一根电线出来给电瓶充电就成了大家公认的一个“好办法”。“我们也知道私拉电线充电不安全,可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啊!”一居民表示,只要充电时注意安全,一般不会有事。
不仅老旧小区存在“飞线充电”的现象,一些新小区也存在。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所住的是一栋小高层楼房,一次回家进入大门时,迎面被一根晃来晃去的黄色电线“吸引”。抬头一看,电线是从很高的楼层上垂下来的,而这根线的“终端”正接着一辆停在楼下的电动车。“我们这栋楼是有电梯的,可还是有人不愿意把车弄到家里去充电,非要接那么长的线在楼下充。”刘先生表示,从自家窗口就能看到外面晃来晃去的电线,刮风的时候,电线还会打在墙壁或窗户上,发出声响,而且也担心小孩会因为好奇去触碰电线或接线板,很不安全。
一些小区明文规定禁止私拉乱接,但一些住户仍我行我素。记者在滨河凤凰城小区看到,物业贴出了整治小区楼道私拉电线的通知,虽然此小区为新建小区,但随着住户的增多,私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自助式”充电站乏人问津
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居民给电动车充电,如今不少新建小区都设置了电动车充电站。在滨河凤凰城小区的一处“自助式”充电站,自从该充电站安装到位后,几乎很少有住户来这里充电。据小区保安称,因为需要手机扫码或刷卡才能使用,很多住户嫌麻烦,不愿在这里充电。此外,在充电站充电是要收费的,住户就更不愿意了。
记者还了解到,有些小区的统一充电站设在地下车库,但一样乏人问津,使用率也不高。说起不愿意在充电站充电的原因,有的居民觉得充电站离所住单元较远,不愿多走这段路程;有的统一充电站会设门上锁,部分赶早班的上班族认为不方便;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入口坡度太陡,使得一些质量和体积较大的电动车停放至地下车库有一定难度。
仅靠“劝阻”难以根治难题
小区“飞线充电”的乱象,难道没有人管么?一些小区的物业均表示,一直都在对此类行为进行管理,对于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住户持“零容忍”的态度,但是他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多次上门劝说,管理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上门劝说时,一些住户也表示理解,当时会把私拉的电线收掉,可没过多久,又会把电线从楼上接下来充电。”一位物业工作人员称,他们也会安排保安进行日常监督,可保安能做的也只是劝阻。
河滨新村所属社区负责人表示,针对老旧小区居民“飞线充电”的现象,他们做了很多整治和防范工作,但他们没有执法权,要想让居民们不私拉乱接,恐怕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做更多努力。“为了防范事故,我们已经在楼道里增设了消防装置。”该负责人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