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他六年如一日地照顾敬老院的孤寡、残疾老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心怀慈悲,给老人们建造了一个遮蔽风雨的“家”;他心系群众,给老人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给老人们创造最好的环境……
57岁的季新格是一名退伍军人,1981年入伍,在浙江海军陆战队服役,15年后,季新格转业回到家乡——吕城镇河北管家村。“2013年,我开办了吕城康福养老院,我想,这是我事业的开端,也会是我事业的最终落脚点,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们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妥帖的照顾!”
他真真正正地在用真心经营这项“夕阳产业”。从砌房、建造到装修、软装,季新格都亲力亲为,300多万元的投资不是一笔小数目,筹钱、借款,不管用什么办法,他都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养老院的运营。经营养老院并不是做慈善,但季新格从未将盈利放在首位,吕城康福养老院的收费不高,季新格还总是给贫困的家庭降低收费标准。他还“拉扯”2个年幼的孤儿长大成人,供他们吃喝、上学,供其中一个生病的孩子看病吃药。
不论风雨多大,我都会在这里
部队里的一次军民共建活动,让年轻的季新格看到了当时村中孤寡老人生活的无助与凄凉,回到家乡,他发现家乡空巢老人的情况同样十分令人心痛。就这样,季新格办了养老院,院中一旦有需要上医院看病的老年人,他总是骑着那辆熟悉的小三轮贴心接送,风雨无阻。
他是“爸爸”,也是“儿子”
出生于吕城镇河北管家村的他将养老院设在了这里,接纳本村和外村的老人们。多年来,不是亲儿胜似亲儿,喂饭喂药、按摩洗头……季新格坚持亲力亲为,用无声的语言诉说最浓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暖心大爱。
“来来来……”
“来来来……”,这句话是季新格和老人们之间特有的“小默契”。每到下午,季新格就会把老人们组织起来,给老人们念报纸,带他们做运动……老人们在这里,一点儿都不孤独。季新格永远在老人们面前笑呵呵的,可谁知道他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再苦再累都毫无怨言。
老兵间道不尽的军营情深
图中的老人江赵云今年已经96岁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能有现在的好生活,这里的人对我都很好。”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他对当下养老院里的生活十分满意。同样曾是军人的季新格空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和江爷爷聊聊天,谈谈那份从军时的初心和悸动,回忆当初的酸甜苦辣。
网友评论